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大明國師》
第(1/3)頁
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 翌日清晨,
薄霧漫漫白。
已經被提前通知今日要參加祭祀的百官,或是坐馬車,或是坐轎子,亦或是直接騎馬,都來到了宮城的洪武門外。
抱著壯烈背鍋的決心前來參加“化肥仙丹”演示的夏原吉,昨晚先回的戶部交代了一番,隨后才回的家,睡了沒多久,便被家人叫起來參加早朝,故此雖然也是提前到達,但跟沒有加班加點干活的諸位同僚相比,多少是要晚了一小會兒的。
在懸掛著金飾銀螭繡帶的馬車里,夏原吉用仆人遞上來的熱毛巾揩了揩眼角,略微清醒了一下,隨后對著銅鏡整理了一番衣冠。
根據定了大明千秋萬代制度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的規定。
大臣們的祭服、朝服、公服、冠服、常服都是不一樣的,本來大朝會應該穿朝服,但是今天皇帝要去大祀壇祭祀,所以特意通知大家來的時候穿祭服就可以了,這樣簡單開完大朝會,即可離開宮城,向南過洪武門,順著正陽門出去,然后向東去不遠處的大祀壇,百官不用再換衣服。
夏原吉看著自己身上的皂領青羅衣和赤羅裳,不僅嘆了口氣道。
“以后這身衣服就用不上嘍。”
老仆在旁邊嚇得默不作聲。
帶著某種視死如歸的姿態,夏原吉揣著懷里寫好的請求致仕的奏折,打算背完這次鍋就自己請辭,免得被彈劾下臺更不體面。
這里便是說,讓百官捐錢這件事,其實對于夏原吉來說,只能算是廟堂履歷中的污點,并不可能因為這一件不算致命的事,得罪了百官他就馬上沒法干下去。
而是夏原吉真的覺得,如果這個頭一開,他跟同僚下屬離心離德,往后的很多事情,就真的不好做了。
因為官僚系統,尤其是戶部,本來就需要一定的獨立性,如果百官都認為他這個管錢的是皇帝的應聲蟲,他跟其余各部之間的工作,就會平添許多本不應該存在的阻礙,會讓他越來越干不下去。
難以理解?
換句話說,在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司里,本來你是財務主官(戶部郎中),整個公司一直在歷任總經理(丞相)的兢兢業業下干的不錯,有一天,公司被新的董事長(朱元璋)收購了,董事長自己兼任了總經理。
在董事長的賞識下,你被提拔到了財務副總監(戶部侍郎),等到董事長去世后,擁有股權的叔侄二人發生了點不愉快,最終的結果是四叔當上了董事長兼總經理,并且提拔你當財務總監(戶部尚書)。
四叔的業務能力稍遜前任董事長一籌,所以成立董事會辦公室(內閣)來作為秘書機構,但這也沒什么,根據公司的歷史傳承,各部門包括人力(吏部)、規章(禮部)、紀檢(督察院)、財務(戶部)等等,都是自己管自己的事情,作為獨立的山頭,在有自己不同利益訴求的同時,也在互相報團,共同對抗著董事長(皇帝)的不合理要求。
這個共同抱團,是不能被破壞的。
誰破壞,都會導致董事長趁虛而入,分走各部門本來內部獨享的權柄中這種權柄跟誰當部門老大沒關系,董事長換幾個部門老大,部門內部產生的新老大,都不會允許自己的權柄被剝奪,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而夏元吉這個新任財務總監今天要扮演的角色,就是秉承著董事長的意思,以自己的名義,提議大家自愿給公司“奉獻”一部分工資。
這不是叛徒是什么? 這不是工賊是什么? 伱敢干出這種背叛群體利益的事情,誰還會把你當自己人? 從此以后,原本是公對公的事情,大家都會懷疑,你是不是又受了董事長背地里的指使要搞什么損害大家利益的小動作? 夏原吉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但為了一家老小的安危,他又不敢違抗隨著準備舉起屠刀的朱棣,所以夏原吉就打算背完這個鍋,就撂挑子不干了。
然而,事情比夏原吉想象的還要嚴重。
當夏原吉走下馬車后,迎來的不是同僚往日里的恭維與問候,而是一個個如同見到了什么洪水猛獸一般,避而不及、垂首充楞、左顧右盼的同僚。
壞了!
消息提前走漏出去了! 作為混跡大明官場,從洪武時代過來的老官僚,夏原吉幾乎瞬間就判斷出了原因所在。
當時寢宮內一共就三個人,消息還能是誰泄露出去的? 金幼孜? 沒有皇帝點頭,他敢嗎?
這一刻,夏原吉悲憤莫名。
真真是圣心難測! 自己明明已經答應背下這個從大家口袋里掏錢的黑鍋了,為什么皇帝連一點余地都不肯給自己留呢? 狡兔還沒死,就急著燒水架鍋烹走狗了。
氣抖冷。
這個大明廟堂還能不能好了?
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讓皇帝滿意?
明明前幾天,聽姜先生講課的時候,還說什么“夏卿辦事,朕放心”。
一轉頭,就把我棄之如敝履。
急不可耐地想要讓我背完鍋滾蛋。
不然為什么要提前泄露消息呢? 在同僚們小聲的指指點點中,心如死灰的夏原吉徒步向著洪武門走去,步履闌珊,背影凄涼無比。
夏原吉甚至連辯解的勇氣都沒有,因為他知道,現在說什么也沒用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就在這時,忽然有一位沒穿祭服的紅袍大員,夾著象牙笏板攔住了夏原吉的去路。
這位紅袍大員氣度森嚴,眉目間帶著一股威勢,看到此人出來阻攔自己的去路,夏原吉的臉色頓時難看起來。
“維喆,何至于此?”
那人淡淡地說道,語調雖輕,卻給人一種極強的壓迫感。
聽見對方所言,夏原吉的臉色更加難看,但最后他仍是硬擠出一絲笑容,苦笑道:“宜之兄,你該知我的。”
當面這位紅袍大員,正是身居文官之首,六部尚書中最為地位高崇的吏部尚書蹇義,蹇宜之。
“為官者,有所為,有所不為。”
兩位資歷尚書的對峙,引來了洪武門外無數官員的目光,他們都在暗自猜測,因為這次夏尚書據說提議百官捐俸祿認購‘大明國債’的事情,兩位尚書又會發生怎樣驚天動地的爭論? 而與很多官員猜測的不同,兩人之間的交流,并沒有火藥味十足。
蹇義微嘆道:“維喆,你是個聰明人,應該懂急流勇退這個道理的。”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夏原吉還有什么好說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