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大明國師》


    第(1/3)頁

    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                秋天的江南土路邊,十幾騎順著一個斜坡走了下去。

    方才沒走出去多遠,大約也就是一里半的樣子,拐過一道如同屏風一般的小土坳,一座村落便出現在眼前。

    說是村落,也不太準確。

    依著朱棣看來,更像是塢堡。

    所謂塢堡,便是自漢末以來流傳千年的戰時民間自衛組織形式,有完整的防御工事,在內部可實現簡單的自給自足生產,北方多稱塢,南方多稱堡。

    《晉書·蘇峻傳》記載:永嘉之亂,百姓流亡,所在屯聚。

    塢堡的建立,說白了就是為了應對天下大亂的,當天下大亂之際,百姓既然沒有政權力量保護,那便只得尋求鄉間自衛組織的保護,一般來講,塢堡的建立在最初都是百姓自發自愿選擇的結果.當然了,組織這種東西建立起來以后,加入是自愿的,離開自不自愿就不好說了。

    閑言少敘,待離得近了,朱棣方才仔細觀察到,村落外面有一圈土圩子,那個鄉下豪強做派的年輕人沒吹牛,是的又高又厚,大約有兩丈六七尺高,厚度也有四尺,都是碎石混著泥砌起來的。

    當然了,這種防御工事,也只是在這群沒見過世面的地方土豪眼里,覺得是很有安全感。在朱棣這種天下第一名將眼中,比真正的堅城重堡差遠了。

    這世上最擅長守城的,莫過于耿炳文了吧,可再堅固的城池堡壘,面對朱棣又有什么用的?還不是跟紙糊的一樣。

    土圩子上站崗放哨的村里青壯,見到是自己人回來了,便問也不問地大咧咧開了門,看的那為首的年輕人眉頭大皺。

    “張二郎,這便是你那幾個同窗?”開門的青壯持著耙子,笑著來問道。

    被喚作張二郎的,揚起馬鞭劈頭就是一下。

    “啪!”

    青壯下意識地躲了一下,肩膀頭的麻衣被鞭子打裂開,里面皮肉瞬間綻開到血肉模糊。

    “蠢貨!要是敵人挾持了我,你也問都不問就給開門嗎?”

    張二郎幾乎氣急敗壞,那被打的青壯臉色難堪,卻也不敢反駁什么,儼然是張二郎在村子里威望不低。

    張二郎從馬上轉頭,神色變得平靜,只是拱手說道。

    “客人見笑了,如今世道亂,不得不小心。”

    金幼孜點了點頭,幾人下馬步入土圩子,金幼孜還伸出手去,摸了摸墻上的泥土和碎石。

    “新修沒多久?”

    一看這么新就知道怎么回事,張二郎倒也沒隱瞞,干脆說道:“前幾個月燕軍渡江的時候,江南各地都在傳.總之,這東西也不止我們一處弄,就是兵荒馬亂時為了自保罷了。”

    “那現在也沒發生什么,怎么不拆了啊?”

    面對金幼孜的蹬鼻子上臉,張二郎手里攥著的馬鞭被捏的發出了響動,同行的士子連忙說道:“張二郎,你有所不知,這位乃是江西籍的朝廷官員.回鄉省親路過此地,對江南風物多有不知,所以問題才多了點。”

    張二郎看了一眼金幼孜。

    朝廷官員?

    仔細打量一番,金幼孜倒也確實有當官老爺的做派。

    瘦瘦高高,年級雖然不大,但舉止之間拿捏著一副架子。

    張二郎的眉宇間閃過一絲陰霾,旋即咧開笑容來言:“不知道是上官駕臨,卻是草民失禮了。”

    “不知者無罪。”

    金幼孜倒是真喘上了,當場抖開包袱,就在土圩子門下換了身綠袍,隨后戴好官帽,堂而皇之地走了進去。

    “可否帶本官在村里看看?”

    見了這副架勢,張二郎又驚又怒,瞥了同窗一眼,勉強壓下火氣,顯然平日橫行鄉里,脾氣慣得有些大了,養氣的工夫也著實不到位。

    “上官且隨我來吧。”

    在張二郎的帶領下,朱棣等人在這個還算挺大的村落里逛了逛。

    總體來說,村子的狀況沒有朱棣想象的那么差,不說是如桃花源那般“田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也算是幾十畝分散成小塊的旱地圈在了村子后連著小山包的地方,家家戶戶算不上都有家禽,但是雞還是不少見的。

    村前面有個土坳,后面有一座小山的余脈,一條小河.或者稱作小溪可能更合適一點,成年人一躍而過的那種。總之,算是一處風水寶地了。

    土圩子除了前面的正大門,靠著小山的地方還有個小門,門前是有土路的,雖然被緊緊地關著,但想必門后應該也有路通往山里。

    “這女人是?”

    金幼孜眼見著一戶人家的女人,被男人攆狗似地趕進了畜欄里,披散著頭發瑟瑟發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