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 “瓦剌部十余萬騎,破紫荊關大舉而入,包圍北京。” “后來呢?” 朱棣忍不住發聲追問。 聽到這里,朱棣哪怕知道了明軍在未來一定擊退了瓦剌部,守住了北京城,他還是想聽下去。 不僅是這段尚未發生的‘歷史’過于驚心動魄,過于令他牽掛。 更重要地是,朱棣已經通過諸多軍事上的細節,隱隱斷定,之前自己的推測恐怕是錯誤的,這些細節佐證了,姜星火所說的未來,有極大概率是真的會發生的。 姜星火看了一眼面前這位扶刀昂然而立的壯年校尉,只見其人身上的殺氣,不自覺間都要溢了出來,是真的百戰余生磨出來的殺氣,無形無質,但又真實存在。 在他含著煞氣的眼眸中,在扶著刀滿是疤痕的手上,在昂首顧盼間的英雄氣里。 姜星火收回了對這位“燕破虜”校尉的探尋目光,對方顯然已經沉浸在自己講述的未來中了,姜星火沒有吊人胃口的習慣,他繼續講了下去。 “軍中宿將建議收斂兵馬堅壁清野,使瓦剌部師老兵疲,自然退卻。” 聞言,朱棣幾乎要脫口而出一聲“不可”,卻最終忍住。 而旁邊的李景隆,卻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顯然他覺得這是一個穩妥的決策。 朱棣看著李景隆一時鄙夷,最終卻只是微微搖頭,正所謂夏蟲不可以語冰也。 而姜星火接下來的話,卻讓朱棣的目光流露出激賞。 “于謙力排眾議,率軍出九門背城列陣,下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后隊斬前隊。于是將士知必死,皆用命,于堅城之下重挫虜騎。” 力排眾議! 又一次力排眾議! 朱棣的心中滿是感慨,這是真正的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如果不開天眼,在瓦剌虜騎十余萬,漫山遍野而來的情況下,全天下有幾個人敢做出背城列陣迎戰,而不是老老實實堅壁清野守城的決定? 要知道,守城的決定是不會犯錯背鍋的,而出城迎戰,哪怕是背城列陣,都有可能被瓦剌部擊潰,繼而導致北京失守。 做出這種決定,朱棣很清楚要面臨多大的心里壓力,做錯了,賠上的是上百萬人的性命和大明的國運! 但朱棣捫心自問,如果換自己來,那么自己也會做出與于謙一樣的決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