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大明國師》
第(2/3)頁
李景隆跟朱棣對視一眼,兩人的眼神中,出現的不是驚駭,而是荒謬!
哪怕最喜歡紙上談兵的李景隆都有些感慨。
但凡讀過一本兵書,也干不出來這事啊!
世上哪有準備兩天,就能準備出共二十萬大軍使用的后勤補給出來? 更何況,行軍哨騎、沿途兵站、征召民夫、行軍次序,哪個不需要時間來籌劃?
李景隆有些自嘲地想著,怪不得,在這位“明堡宗”面前,他李景隆都能被襯托成知兵的.最起碼李景隆還是熟讀兵書,知道怎么調度數十萬大軍的衣食住行,在行軍扎營時是個合格的將軍,只是打仗跟同時代的名將們比很拉胯,人又怕死而已。
在朱棣心中,這一仗從開始前,怕是就已經輸了一大半了。
姜星火隨后的講述,更是驗證了朱棣的這個想法。
而姜星火講述的詳細程度,更是讓朱棣對自己之前的設想,起了懷疑。
“十六日到唐家嶺,十七日到龍虎臺,十九日過居庸關,二十三日到宣府,當日風雨大作,十余萬大軍缺少雨具帳篷糧食。于是諸勛貴大臣跪請還京,進言‘虜勢如此,不可復前,倘有疏虞,陷天子于草莽’,太監王振怒斥‘設若有此,亦天命也’便回了帳篷,諸勛貴大臣跪到天亮見不到皇帝,于是散去。”
聽到這里,朱棣的心,跟著揪了起來。
朱棣仿佛親眼看到了十多萬好兒郎,在皇帝的命令下,頂著夏日的暴雨,經宣府前往大同。
他們腹中饑餓,卻不得不趟著泥濘的土路艱難前行,沒有雨具和帳篷,軍營中的士卒開始大面積地著涼發熱。
疾病和糟糕的補給,讓這支大軍變得無比虛弱,不堪一擊。
“瓦剌部并不知明軍虛實,見十余萬大軍來源,退至大同以北觀望。”
“大軍行至白登山西北,見邊軍尸橫遍野,軍心再一次遭受重創,隨后給大同留下少量兵馬,大軍開始返程。”
“本欲從山西紫荊關走南路返回北京,但最終決定,自北路原路返回。”
李景隆不解問道:“為什么?”
“因為太監王振是蔚州人,怕大軍經過家鄉踩踏禾苗。”
朱棣終于忍耐不住,重重地一拳砸在了畫船的墻壁上,發出了一聲悶響。
“該殺!”
看著發紅的拳頭,朱棣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里好受一些。
同時,朱棣的心底記下了蔚州王振這個名字。
朱棣已經決定,派錦衣衛專門監視,在未來的數十年內只要蔚州出現王振這個人,就秘密誅殺!
姜星火的講述仍在繼續:“瓦剌部哨騎沿途覷見明軍虛實,于是沿途銜尾而至,晝夜襲擾。大軍行至土木堡,地高無水,掘井二丈不得水,最后人馬饑渴,瓦剌部總攻,全軍覆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