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八章-《盛唐不遺憾》
第(2/3)頁
李安拿起一些已經做好的鐵錠,發現這些鐵錠的質量確實不怎樣,看樣子他們冶煉的技術很是一般。
這些工匠大部分都是大唐過來的工匠,他們的祖父輩都是大唐人,他們自然也是大唐人,他們的技術自然來源于大唐。
而關于大唐的冶煉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文明就已經冶煉出鐵器了。
而利用天外隕鐵的歷史,則在原始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原始民族在早期就已經能夠利用天然隕鐵了,而至遲在商代中期,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水平的鍛鐵技術,熟悉鐵的加工性能,認識鐵與青銅在性質上的差別,顯然,華夏先祖對鐵的最初認識只能更早。
不過,華夏先祖在學會煉鐵之前,先學會了煉銅,這不僅已為考古文物和歷史文獻所證實,而且也符合冶金技術的發展規律,原因很簡單,就像從樹上摘蘋果總是從低處摘起一樣,由于煉銅較煉鐵容易,最早誕生的當然是煉銅術。
而煉銅術起源于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對自然銅的利用,絕大部分自然銅是含銅高達九成以上的紅銅,不僅具有金屬光澤,而且具備良好的加工性能,最初,人們也許只是把自然銅當成石料來打制石器,在實踐中必然會發現自然銅具有石頭無法比擬的延展性,容易按需要打制成形,接下來,人們自然也會發現,將自然銅放到火里燒過后,打制起來就會更加容易。如果火焰溫度足夠高,自然銅就會熔化,而熔化的銅水能夠流動,凝固以后又可隨容器成形,這一現象的反復出現,必然導致煉銅技術與鑄造技術的萌生。
鐵的情形與銅不同,鐵很易被氧化,除隕鐵外,自然界中的鐵都呈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形態存在,純鐵的熔點為一千多度,直接熔鐵在新石器時代根本就不可能,鐵礦石的還原溫度雖然并不需要這么高,但溫度低時還原速度很慢,對實際生產沒有意義,同時,低溫還原出來的鐵在冷卻時很容易被重新氧化,又變成了鐵銹。
因此,盡管銅、鐵礦總是共生,在煉銅術誕生之后,冶鐵術的誕生仍須時日,需要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為其準備足夠的條件,事實是,這場技術革命果然發生了,時間是公元前三千五百年至公元前兩千六百年,持續近千年之久,相當于中國銅石并用時代的早期。
從嚴格意義上講,煉鐵其實是一場制陶技術的變革,變革的內容主要是,用快輪制坯代替手制,改革陶窯火道和箅面火眼,使窯室內的火力更加均勻,擴大窯室直徑,窯壁由直立改為內收,窯壁內收是為了封窯的方便,在陶器燒到一定火候時密封飲窯,就會制造出還原氣氛而燒出灰陶,此時如果讓大量松煙進入,使其發生滲碳作用,就會燒出很好的黑陶,由敞口氧化燒制紅陶進步為密封飲窯制造還原氣氛燒制灰、黑陶,透露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人們已經掌握了對銅鐵冶煉至關重要的知識,高溫下的還原,銅鐵礦共生的前提對于冶鐵術的誕生才有了實際意義,而煉鐵高爐首先在中國誕生也才有了根據。
華夏早期煉銅使用陶尊,外部涂有草拌泥,起絕熱保溫作用,內面涂有耐火泥層,銅礦和木炭直接放入爐內,這一裝置不同于從外部加熱的坩堝式熔爐,可以使爐內溫度提得更高,可以想象,在這種內熱式陶尊爐中,當混入銅礦中的氧化鐵礦較多時,在煉渣中還原出鐵來幾乎是一種必然現象。而塊煉鐵在冶鐵史中首先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塊煉鐵也稱為鍛鐵,是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由鐵礦石固態還原得到的鐵塊,在西南亞和歐洲等地區,直到十四世紀煉出生鐵之前,一直采用塊煉法煉鐵,比大唐落后許多,冶煉塊煉鐵,一般是在平地或山麓挖穴為爐,裝入高品位的鐵礦石和木炭,點燃后,鼓風加熱,當溫度達到一千度左右時,礦石中的氧化鐵就會還原成金屬鐵,而脈石成為渣子,由于礦石中其它未還原的氧化物和雜質不能除去,只能趁熱鍛打擠出一部或大部,仍然會有較多的大塊夾雜物留在鐵里,由于冶煉溫度不高,化學反應較慢,加之取出固體產品需要扒爐,所以產量低,費工多,勞動強度也大,與生鐵不同,塊煉鐵含碳極低,質地柔軟,適于鍛造成形,由于塊煉鐵在鍛打前疏松多孔,故也被稱為海綿鐵。
不難看出,華夏古代的內熱式陶尊煉銅爐很適于冶煉塊煉鐵,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冶鐵產品當然也非塊煉鐵莫屬,在華夏的冶鐵史上,一開始就是塊煉鐵、白口鑄鐵和鋼同時出現,這是古代冶鐵工匠的勛業,是世界冶鐵史上的奇跡,總之,華夏冶鐵術在夏代就已開花,春秋戰國之際的鐵、鋼并出,到了大唐這個時代冶鐵術取得突破性進步,成為全天下遙遙領先的技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大唐帝國的冶鐵技術相提并論,差距非常的大。
另外在冶鐵術誕生之初,需要鍛造成形的塊煉鐵占主導地位,用于刻鏤的剛鐵只是偶然才能得到,數量極少,問題在于,當冶鐵術誕生的時候,青銅冶鑄技術已接近成熟,煉銅爐也已逐漸由矮小的陶尊爐向具有一定高度的鼓風豎爐發展,這一技術進步的趨勢遲早要對冶鐵術產生影響,當剛鐵由于技術進步變得越來越多,僅僅用于刻鏤已無法消化時,為剛鐵尋找新的出路就成了問題。
而這時,擁有鑄造成形技術傳統的華夏冶鑄匠師,當然不會把液態生鐵及其凝集物視作廢物,他們必定會采用最得心應手也是最近便的鑄造成形方法來利用這些惡金,于是,鑄鐵技術宣告誕生,接下來當然是鑄鐵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當社會終于認識到鑄鐵的作用,開始大力推廣時,這種最富革命性的金屬終于大搖大擺地登上了歷史舞臺,而這一時刻,歷史的車輪正好行進到春秋中葉,距離冶鐵術的誕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之久。
冶鐵的技術進步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事關生死的大事,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就是因為掌握了先進的冶鐵技術,同時由官方強制進行鹽鐵專營,這才奠定了齊桓公的霸業,若是沒有鹽鐵專營,就沒有齊桓公的霸業。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三都|
孟村|
洛南县|
萨嘎县|
玛曲县|
津南区|
阿拉尔市|
上虞市|
定边县|
古丈县|
吉首市|
天镇县|
青海省|
和田市|
郯城县|
潍坊市|
若尔盖县|
安图县|
英超|
临沂市|
关岭|
新泰市|
平山县|
栾城县|
中阳县|
鸡东县|
嘉定区|
乐至县|
获嘉县|
满城县|
寿宁县|
永靖县|
仪征市|
四川省|
房山区|
永吉县|
河北省|
花莲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三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