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盛唐不遺憾》
第(2/3)頁
何為淬火,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后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按照后世的科學定義,淬火指的是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并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一般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因而廣泛用于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下降及疲勞強度,并可獲得這些性能之間的配合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銹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于鋼件。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后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
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四類。
其中,單介質淬火,指的是工件在一種介質中冷卻,如水淬、油淬,優點是操作簡單,易于實現機械化,應用廣泛,缺點是在水中淬火應力大,工件容易變形開裂,在油中淬火,冷卻速度小,淬透直徑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而雙介質淬火,指的是工件先在較強冷卻能力介質中冷卻到三百度左右,再在一種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卻,如先水淬后油淬,可有效減少馬氏體轉變的內應力,減小工件變形開裂的傾向,可用于形狀復雜、截面不均勻的工件淬火,雙液淬火的缺點是難以掌握雙液轉換的時刻,轉換過早容易淬不硬,轉換過遲又容易淬裂,而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發展了分級淬火法。
至于分級淬火,指的是工件在低溫鹽浴或堿浴爐中淬火,鹽浴或堿浴的溫度一般比較高,工件在這一溫度停留幾分鐘,然后取出空冷,這種冷卻方式叫分級淬火,分級冷卻的目的,是為了使工件內外溫度較為均勻,同時進行馬氏體轉變,可以大大減小淬火應力,防止變形開裂,所以應用很廣泛。
當然了,除了這些之外,還有等溫淬火,表面淬火,感應淬火,退火,正火,回火,淬冷,寒淬,局部淬火,氣冷淬火,風冷淬火,鹽水淬火,噴液淬火等等很多。
在科技爆炸發展的后世,關于金屬的熱處理,實在有太多太多的方式了,得到的金屬產品的質量也是越來越好。
而在大唐這個時代,金屬熱處理的方式還是相對比較少的,至少比后世少的太多了,但只要夠用就好,建設普通的工具是足夠了。
對于二族長問自己什么是淬火,李安真的不知道到底該怎么去解釋,因為這些知識太過于深奧,若是全部真的講出來,二族長這貨肯定完全聽不懂,就跟聽天書一個樣。
所以,李安是沒法按照科學來進行解釋了,也就只能隨便說幾句忽悠這貨了。
“這個淬火啊!就是要讓生鐵變得更硬更有韌性,這便是淬火了。”
李安隨口說道。
“哦,這便是淬火啊!”
二族人顯然是聽不懂的,但他只需要知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獲得更耐用的工具,那就足夠了。
其實,淬火就是一個急速冷卻的過程,將大量的冷水澆到滾燙的熱鐵上,可以讓熱鐵迅速發生反應,產生相對穩定的馬氏體,而要讓高溫狀態的奧氏體變成穩定的馬氏體,冷卻的速度必須大于臨界冷卻速度,在冷卻的過程中,表面與心部的冷卻速度有一定差異,如果這種差異足夠大,則可能造成大于臨界冷卻速度部分轉變成馬氏體,而小于臨界冷卻速度的心部不能轉變成馬氏體的情況。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勐海县|
双辽市|
门源|
张家港市|
古交市|
新兴县|
贵港市|
嘉黎县|
阿克陶县|
黄平县|
岑巩县|
旌德县|
鹤岗市|
襄垣县|
洛隆县|
湖南省|
定陶县|
如东县|
延寿县|
通山县|
涡阳县|
体育|
永平县|
于都县|
专栏|
云安县|
昔阳县|
偏关县|
苍梧县|
榆树市|
习水县|
宿州市|
桂阳县|
溧阳市|
怀仁县|
高州市|
井陉县|
白城市|
平舆县|
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