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章-《盛唐不遺憾》
第(2/3)頁
李安覺得,既然這些鐵礦資源處在姜姓部落的地盤上,那么,自然要讓他們分一杯羹才是,如此,才更加有利于鐵礦資源的正常開采,若是不分給當地人利益,那礦產開采的時候,指不定會惹出什么事兒,大唐各個地區的鐵礦,之所以開采的非常順利,產量非常的高,質量非常的可靠,就是因為這些鐵礦,都是當地的大族們在負責開采和運營,當地大族都是能夠獲得巨大利益的,而這些人在當地的話語權都比較大,讓他們獲得了利益,那他們自然會非常努力認真的經營,若是鐵礦資源讓外來人開采,他們只是負責干活,拿很低的酬勞,那么,大族們就會不滿,工作積極性就會不高,甚至會利用自己的話語權,鼓動當地的苦力鬧事,對正在開采的鐵礦場進行破壞,甚至引發非常嚴重的械斗。
古往今來,因為開采礦產資源而進行械斗的事情,那是非常普遍的,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生,就算是文明的后世,那也是經常出現的,只不過規模較小罷了,但肯定是存在的。
大明朝戚家軍的主要兵力來源,就是開采礦產的外地曠工,還有礦場附近的大族勢力,他們為了爭奪一座據說有寶貝的山頭,進行了大規模的持續械斗,打的可謂是難解難分,最后礦山也沒有開成,大家都去當兵了,由此可見外人去大族地盤開采礦產資源是多么的困難,簡直就是寸步難行,就算手續齊全,有朝廷在后面撐腰都沒有用,當地的大族可不管有沒有朝廷的文書,只要礦產資源在自己的地盤上,那就是自己家的資源,外來想要來自家的地盤開采資源,不脫層皮門都沒有。
也就是說,外來人想要開采本地的資源,必須給本地人足夠的利益,至少也應該是聯合開采才行,這樣才能讓本地人心理平衡,否則,本地人會非常的不高興,本地的大族更是會動員自己的族人去鬧事,讓外來的人損失慘重,甚至是血本無歸。
都說窮山惡水出刁民,當地的大族是不是刁民,暫且還不好評論,因為不同人的認知是不同的,在外來礦主的眼里,自己已經取得了朝廷的認可,獲得了當地的礦場,如此,這個礦場自然是屬于自己才對,當地人沒有道理跑來鬧事兒。
但當地人卻并不這么認為,他們會覺得,自己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這里,當地的一草一木都是當地人的,朝廷一紙文書就把自己地盤的礦場讓給了外來人,這是一種公然的掠奪行為,是強盜行徑,而因為朝廷的強勢,當地人自然不敢反叛朝廷,但給外來人搗亂添堵,那還是沒啥問題的,你不是在我地盤上開礦場么,行啊!我沒事就給你搗亂一下。
實力不強的只是搗亂一下,而實力強大的直接調集族人去械斗,而且,還是長期不間斷的泄露,這會給外來的礦主造成極大的麻煩,很多時候不得不有所妥協,拿出一部分利益分給當地的大族,然后,這些外來的人,才能夠順利的獲得資源。
當地的大族到底會不會搗亂,這取決于多個因素,一個就是當地人的實力和性格如何,二是外來的人實力如何,三是朝廷的支持力度,這些綜合因素決定了當地人搗亂的程度。
太軟弱的人,是不適合去外地創業的,不僅是開礦,哪怕只是租個魚塘養魚,那也是不行的,后世就有這樣的先例,一個很普通的人,去外地租了個水塘子,并雇傭幾個當地人為自己養魚,租水塘和買魚苗,耗費了不少錢財,但等到魚苗終于長成大魚的時候,當地人直接聯合起來到魚塘里進行哄搶,把水塘內的大魚都給搶走了,養魚人欲哭無淚,自己的本錢全都賠光了,最后什么也沒有得到。
養魚是如此,養花種植果樹等投資行為,也是同樣的道理,很有可能一個不小心就被當地人給搶了,而且,往往都是自己剛有收獲的時候被搶,心里那叫一個恨啊!
在很多時候,就算你有再多的理由,當地人也不吃你那一套,他們認定本地的東西都屬于本地人,外人無權插手,就算是有朝廷的手續,那也是不行的,他們沒有能力和膽量直接挑戰朝廷,但對付外來的投資者,那還是有很多辦法的,隨便搗亂一下,就夠外來投資著喝一壺的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安县|
神池县|
嘉祥县|
常州市|
黑水县|
加查县|
留坝县|
新宁县|
丹东市|
拜城县|
饶平县|
桃江县|
苏州市|
陈巴尔虎旗|
石门县|
襄樊市|
武义县|
玛曲县|
弋阳县|
高尔夫|
千阳县|
三门县|
德阳市|
昌黎县|
潮州市|
阿克陶县|
开封县|
晋江市|
定日县|
新晃|
濉溪县|
绥阳县|
新源县|
车险|
定襄县|
呼和浩特市|
南昌县|
栖霞市|
兴山县|
安溪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