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糾結-《盛唐不遺憾》
第(1/3)頁
自古以來,有很多的百年老字號,他們的家族傳承可遠遠不止三代,甚至十幾代或者幾十代都是很常見的,憑的就是不為外人所知的壟斷技術。
比如,中藥方面的老字號,小吃方面的,酒方面的,肉類的等等,有太多的老字號了,而這些老字號更加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從而一代代的興盛下去,甚至,可以越做越大,讓自己的子孫變得比自己還要富裕。
也就是說,每一家老字號,都具有一定的壟斷性質,都掌握著一些外人所不能掌握的技術和經驗,從而能讓自己的子子孫孫受益無窮。
比如小吃的配料成分是什么,只要老字號的主人知道,如何經營管理也都是祖上傳下來的經驗,都是外人所不知道和不了解的。
當然,在古代的氛圍中,最厲害的是書香門第,也就是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那就最厲害了,不過,讀書這些技藝與別的技藝不同,是不具備太大的壟斷性的,若是子孫不爭氣,腦子太笨了,那就麻煩了,有可能無法繼承祖先的衣缽,從而造成家族的衰落。
而很多老字號就不同了,比如賣烤鴨的,需要的調味料是哪幾種原料,應該如何配比,只要記清楚就行了,不是傻子和愣子的話,應該都是能夠掌握的,所以,傳承下去的機會比較大。
李林甫很會當官,也做到了最高的官位,可這項技術是很難維持給子孫后代的,他的兒子有很多,但成才的是一個都沒有,最多也就混個小官罷了,孫輩就更看不出有什么人才了,想要讓他的子孫始終維持高官的位置,實在是太難了。
而若是給子孫后代們弄個別人掌握不了的技術,那就是完全不一樣了,子孫后代有了壟斷性的事業,就能夠一代代的傳下去了,家族也就會越來越繁榮,所以,為了子孫后代的利益,他必須要拼一把了。
李岫也勸不動自己的父親,只得由著父親的意思去辦了,否則,若是日后那些弟弟們都吃不飽飯,天天跑來蹭吃蹭喝的就不好了,而且,一旦真的能夠開辦工坊,他也會有一份的。
開辦工坊并沒有什么難的,只要擁有了李安提供的技術,工坊就可以開起來了,而開辦工坊需要有人來管理,若是在不同的地區多開幾家,就需要更多的人來管理了,生產出產品之后,還需要進行銷售,一個銷售點是肯定不夠用的,需要多個銷售點一同進行才好。
如此,不同的工坊和大量的銷售點,就都需要有人來打理,而李林甫有那么多的無能兒子,一人負責一個節點倒也挺合適的,如此,所有的兒子就都有事情可做了,孫輩也不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至于三五代以后,他就管不了太多了,至少,正房一脈是可以持續延續下去。
這一切的幻想,都是在毫無意外發生的前提下考慮的,而萬一發生意外的話,他的一切努力就都是徒勞了,按照歷史上的記載,李林甫死后,被翻出一大堆的罪狀,從而受到了很大的處置,子孫后代都受到了波及,好多后代都被發配到偏于地區了。
不過,現在李林甫還活著,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子孫,會在自己死后被發配的事情,若是提前知道這種事情的話,他也就沒有心情為自己后代考慮謀生之道了。
在京城的很多府邸,權貴們都在考慮如何分這一杯羹,他們根據各自的實力,開始考慮自己活得這項技術的可能性。
實力比較強大的貴族,想要獨自獲得前三,從而獨自取得這項技術,成為三足鼎立的一方,而實力較弱的權貴,就在考慮是否可以聯合其余貴族,大家一起努力拿下技術,然后,按照出資的多少來進行利益的分配。
當然,還有胃口更大的貴族,想要謀劃一家獨吞這項電池技術,比如,可以動用一切力量,獨自把前三名都給占了,這樣一來,不就可以獨自一家獲得技術了么,當然,生產出來的產品,可以叫三種名字,以讓外人看上去是三家,其實,背后的權貴就是同一個人。
不過,想要獨吞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為大唐的權貴太多了,誰也搞不清楚對方有多少籌碼,能得到前三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想要包攬前三,那得多少財力啊!顯得太不現實了。
而聰明的權貴,已經開始謀劃最大的可能性了,也就是找到另外兩家,三家一同努力,各自獲得一個名額,如此,三家獲得前三之后,就可以徹底的壟斷電池這項技術了,之后如何分配利益,那就是他們三家內部的事情了,只要不進行價格戰,三家都能獲得利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阳江市|
日喀则市|
灵璧县|
清新县|
石城县|
涟源市|
永顺县|
桦南县|
临江市|
巍山|
万山特区|
招远市|
化德县|
从江县|
云浮市|
西盟|
清远市|
阿瓦提县|
阿坝县|
大田县|
比如县|
会昌县|
张北县|
黔江区|
阿勒泰市|
平远县|
建水县|
张家川|
响水县|
邛崃市|
抚顺县|
泌阳县|
巧家县|
绥中县|
阳春市|
新乡县|
古蔺县|
阳新县|
新邵县|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