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赴宴-《盛唐不遺憾》
第(3/3)頁
一番恭維之后,宴會算是開始了,李安作為主角,自然是坐在二樓最好的位置了。
不過,李安的目的可不是吃喝,所以,他并沒有急著落座,而是站在靠近欄桿的位置,看向一樓的眾商人。
“諸位,今日能來到這里與你們見面,本官心里非常高興,你們都是商人,都是棟梁,若沒有你們這些商人,城市就不會繁榮,你們的功勞是最大的,本官敬你們一杯。”
李安從不歧視商人,并不認為商人是最底層,反而認為商人都是很聰明很有能力的人。
在后世的社會,商人集團是整個社會的精英階層,尤其是大商人,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是整個社會的人所向往能夠成為的人。
這自然是因為商人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比較大,對促進整個社會的繁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商人很有錢,而有錢就能買到很多想要的東西,甚至能夠買到地位。
尤其是很多西方國家,他們政權成立的本身就是代表著商人階層的利益,政治家想要當一國元首,必須要符合這些商人的利益,得到這些商人的資助,他們就能成為一國元首,否則就只能下臺,可見商人地位的崇高。
而在大唐這個時代,商人的地位卻是整個社會最低的,不僅僅是大唐時代,就算是前面和后面的幾個朝代,商人的地位也是最低的一層。
這是因為在這樣的時代,科技不夠發達,生產力太落后了,老百姓填飽肚子才是重中之中,必須有更多的人從事農業生產,才能養活所有的人,而若是支持商人,抬高商人的地位,則會有更多的人進入商業,會造成種地百姓數量的下降,而這對生產是不利的。
而且,在古人的眼中,種地可以生產糧食,打造工具也能夠使用,而商人本身并不生產任何東西,所以只能排在最后。
當然,統治階級為了統治百姓,肯定要把自己的地位排在第一的位置,以顯示自己地位的尊崇,便于統治老百姓。
種地可以產生最為重要的物資糧食,在帝國之中極為重要,所以,除了統治階級之外,種地的農民就要排在第二位了,以展示帝國對農業和糧食的重視。
生活中需要各種工具,這些工具需要人來打造,這一行業也很重要,但比農業要次要一些,沒有工具用,老百姓還能忍受,但若是沒有糧食,老百姓會發瘋的,所以,制作工具的人,只能排在最后。
至于商人,并不生產任何物品,只是負責運輸和交換,是最為討巧的行業,也是最容易發財的行業,給人的感覺就是奸詐,所以,古時候商人一直都是奸商的代名詞。
古代帝國重農抑商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去種地,讓更少的人去經商,這比較符合古代的生產力。
若是種地的人太少,經商的人太多,則就代表負責生產的人少了,而負責交換的人多了,整個帝國的物資就會變少,這自然是統治者不愿意看到的情況。
而且,古代的時候,龐大的統治階層都是不干活的,為了維持統治,還需要供養一直龐大的軍隊,也需要消耗糧草,所以糧食確實經常處于缺乏的狀態,必須讓更多的人去種地,才能緩解糧食缺乏的問題,而商人除了能夠促進繁榮之外,并沒有其他的作用。
也就是說,只需要一定數量的商人,能夠滿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所需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太多的商人,否則,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比如一個有一千戶人口的小城市,賣米的商人有兩家就夠了,一個賣米商戶負責五百家,百姓二十天買一次米,則每天只有二十五戶百姓去買米,完全忙的過來,若是有幾十家賣米的,那就太浪費人力了,同時,還會造成商人的生意難做。
后世因為生產力提高了,老百姓并不愁吃喝,所以,有更多的人進入了商業領域,做生意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這直接導致了生意越來越難做,很多生意堅持不了幾天就關門歇業了,破產和倒閉成了很常見的現象。
所以,總的來說,古代的帝國重農抑商并沒有什么錯誤,只要這樣才能保障糧食的收成,同時,也可以避免商業競爭太過激烈,從側面保障了商人們的利益。
能得到李安的認可,這些商人都顯得非常的激動,各種交頭接耳,現場一時間顯得有些沸騰。
李安很高興的看向眾商人,擺手示意眾商人安靜,并接著說道:“諸位,本官可以明確告訴你們,這次大唐兵馬西進,是為了建設大唐海上絲綢之路,是為了帶動沿途諸國的貿易發展,促進共同繁榮,待大唐海上絲綢之路完全建設完成,你們商人的日子會更好過的,你們能夠更輕松的掙到更多的錢。”
“好,太好了,以后我們的日子要更好過了。”
“看來大唐朝廷是來幫助我們的,這頓飯請的值。”
商人群體頓時炸開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平县|
灌云县|
平舆县|
盘锦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宁陕县|
阳春市|
凉城县|
五原县|
普兰县|
永修县|
盘山县|
南宁市|
临西县|
惠州市|
革吉县|
洪洞县|
白沙|
濮阳县|
稻城县|
天台县|
富源县|
阿鲁科尔沁旗|
河曲县|
工布江达县|
清徐县|
高邮市|
长沙市|
金塔县|
林西县|
大丰市|
瑞安市|
阜宁县|
嘉善县|
长葛市|
建宁县|
兴业县|
天等县|
连云港市|
怀化市|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