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唐報-《盛唐不遺憾》
第(1/3)頁
在灞水邊呆了兩個時辰,李安釣了三十多尾魚,而且,都是個頭比較大的魚,單尾重量至少在十兩以上,是做菜的好原料。
返回別院之后,李安便讓府邸的婢女,將這些新鮮的魚兒全部燉了,今晚,他要吃全魚大餐,換換胃口。
仆人們都在辛苦的做菜,李安則在思考如何設計版面,一份報紙搞多少版面合適,價格如何制定,是采用活字印刷,還是采用蠟紙油印。
活字印刷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蠟紙油印的技術才剛剛起步,懂得具體操作的人只有李安一人而已。
但活字印刷的成本較高,單個字比較大,一張很大的紙也印刷不了多少內容,而蠟紙印刷則可以書寫的很小很小,只要能看見認識就行,一個活字印刷的大小起碼能寫出四個蠟字。
在蠟紙上寫字需要專用的鐵板底座和針尖一樣的鐵筆,用毛筆寫字所有讀書人都會,但用鐵筆寫字,就沒有什么人會了,而李安卻是這方面的行家,用起鐵筆來,比用毛筆順溜多了。
思來想去,李安決定采用最新技術,也就是蠟紙印刷技術,徹底否決活字印刷這種已經落后的技術。
而關于報刊業,李安決定由自己親自組建,歸屬于朝廷,名稱可讓皇帝賜下,也可以由自己建議,皇帝同意就行。
版面問題也很好解決,最好的版面要刊登最為重要的政治性內容,比如皇帝要對子民說的話,次一點的位置,可刊登皇子大臣們發表的內容,說說工作心得,表表忠心啥的都可以,副版則可以寫一點詩詞,奇聞異事,以及小說等有趣的內容。
而對折報紙的中間可留下廣告的位置,所有商人都可以在中間位置打上廣告,介紹自己的產品,以及店鋪的位置,甚至是產品的價格,親人找不到了,還可以登載尋人啟事啥的。
總之,李安所要辦起來的報刊業,將與后世的報紙差不多,先搞幾張紙一份的,待生意好了,再逐步增加單份報紙的分量,發行的分數也可以逐步增加,以讓更多的百姓能夠第一時間閱讀到報紙的內容。
詩歌方面,李安是寫不出來的,剽竊前人的成果也沒有多大的意思,不過,大唐會寫詩的人才大有人在,讓他們署名寫詩發表,就算分文不取,他們也是很樂意的,畢竟,在大唐這個時代,讀書人的名氣是非常重要的,還有什么能比發表詩詞更能增加名氣。
當然,李安不會真的不給稿費,只要詩詞寫的夠好,就會給一點稿費,也算的上是辛苦費了。
像李白這種動不動就沒錢花的窮書生,空有一身才華卻無法養活自己,實在是一種社會的遺憾,而有了報刊業之后,可以直接向這位大詩人約稿,按照數量和質量給稿費,如此,李白這樣的窮才子的日子就會好很多,至少,絕對不會為三餐果腹發愁了。
至于小說方面,也只有李安親自出手了,大唐這個時代的人,都還沒有開竅呢?指望他們寫小說實在是不現實,而李安前世看了那么多的小說,隨便剽竊幾本,那是小意思的。
京城發生的奇聞異事,主要就是市井和青樓這些人多的地方,多派幾個人去收集就可以了,收集消息的人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否則就是造謠,要嚴懲不貸的,而這些人也可以得到一筆稿費,同樣是辛苦費的性質。
至于皇帝和大臣們寫的各種稿子,同樣也要按照質量和數量給予稿費鼓勵,盡管對于這些大人物而言,這些微不足道的稿費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改給還是要給的,規矩是不能破的。
總之,報紙上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要給創作者稿費的,而唯一剩下的中間部位的廣告,則是完全不用負稿費的,而且,還要向投稿的人,收取高額的廣告費用,以補貼大部分需要負稿費的部分。
按照李安的設想,只要有人打廣告,廣告所收取的費用絕對遠遠超過其他版面的稿費,是穩賺不賠的,況且,報紙也不是免費贈送的,也是要按照紙張和印刷成本,收取一定費用的,但價格絕對不貴,一般人絕對能夠買得起,這樣,才有利于報紙的普及。
“夫君,在想什么呢?想的這么入神。”
顏如玉走到李安身旁,關懷的問。
“是如玉啊!為夫在想辦報紙的事情。”
李安有些傷神,說話的聲音都有些小。
“報紙?什么是報紙,從來沒有聽說過。”
顏如玉一臉好奇的問。
李安不想解釋的太細致,大概的說了一番,也不管顏如玉有沒有聽懂,便不再說話,反正解釋太多也沒用,待報紙發行出來了,顏如玉自然也就懂了。
晚上是鮮嫩的全魚宴,清蒸魚,水煮魚,紅燒魚等等,全都端上來餐桌,香味彌漫在整個房內。
這些都是李安親自釣的魚兒,所以,吃起來非常的可口,這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味道自然大不一樣。
“阿郎,宮里來人了,讓阿郎立即進宮面圣。”
李安正吃的好好的,突然宮里就傳來了消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边坝县|
上犹县|
类乌齐县|
曲松县|
南召县|
辽宁省|
竹北市|
柘荣县|
中超|
临武县|
饶河县|
中江县|
吉木乃县|
嘉荫县|
蕉岭县|
乃东县|
镇原县|
长海县|
富民县|
定边县|
嘉峪关市|
高淳县|
榕江县|
东明县|
旌德县|
屏南县|
天气|
清原|
水富县|
忻城县|
会同县|
安阳市|
博客|
扶沟县|
滦南县|
普安县|
花垣县|
达拉特旗|
忻城县|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