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進軍邏些-《盛唐不遺憾》
第(2/3)頁
在確定好名字之后,王忠嗣便立即寫了一封奏折,提出自己的觀點,要求朝廷在吐谷渾的土地上建立隴南道,并派遣朝廷的官員過來統治。
遠征吐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吐蕃的地勢太高了,大唐將士在吐蕃這種地形上,會有透不過氣來的感覺,而且,越往前走,這種癥狀就越嚴重。
不過,任何人都有一種本能,也就是適應能力,在剛開始抵達高原的時候,將士們會有一種氣短的感覺,但在適應了一個多月之后,這種感覺就會慢慢的消失,雖然還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但這感覺弱化了很多,并不會給大軍的行動帶來多大的影響。
由于吐蕃主力已經被殲滅,遠征吐蕃都城邏些的路途又比較遙遠,對后勤的要求很高,所以,十余萬主力大軍不可以全部南征,留下大部分兵馬,僅僅挑選五萬精銳,攜帶最精銳的武器,向吐蕃都城進發,當然,這些留下來的部隊,會負責調遣民夫,為遠征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
另外,為了日后更好的統治吐蕃這塊土地,大唐朝廷臨時在隴右道修了一條鐵路支線,直接指向吐蕃的都城邏些,雖然,不知道這條鐵路要修多久,不過,每多修一里路,前方大軍的后勤壓力就小一分,日后,這條鐵路線會促進整個隴南道的經濟發展。
繼續向吐蕃都城邏些進發的時候,唐軍主力與李安的精銳兵馬匯合在一起,并得到了更多的蒸汽運輸車的支援,后勤保障力量大大增強,唐軍兵馬雖多,但再也不用擔心后勤補充不足的問題了。
由于吐蕃主力大軍已經全軍覆沒,唐軍的精銳鐵甲炮車又讓吐蕃堅守關卡的守軍無力應付,為此,一路上唐軍進展的非常順利,沿途吐蕃守軍很少有抵抗的,就算遇到抵抗的唐軍,只要把投降的吐蕃將領們拉出來,這些防守關卡的將士就會屈服,并心甘情愿的投降,實在遇到不肯投降的,一陣炮火覆蓋下去,關卡也就拿下了。
在唐軍一步步向吐蕃都城發起進攻的時候,吐蕃贊普感到非常的害怕,并連續派遣使臣前往大唐,想要與大唐和談,化干戈為玉帛。
不過,吐蕃都城邏些距離大唐都城長安非常的遙遠,使臣一來一回,需要消耗很多時間,而唐軍進攻的速度卻非常迅猛,也就是說,根本就等不到吐蕃使臣抵達大唐,唐軍就可以將吐蕃的都城拿下了。
而且,越往后拖,吐蕃貴族們投降的本錢就越低,甚至,會漸漸的失去投降的資格,而這取決于他們手中所掌握的軍隊,財富和土地,若是一切全都被唐軍攻克,他們只能是被俘虜,還談何投降,一無所有的投降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也是得不到任何利益的。
比如,一個國王手中還有大片的國土和軍隊,向一個大國投降,大國皇帝一高興,就可以為其建造一座別墅,并封其為安樂王,讓其一輩子都可以安享晚年,不用擔心吃喝。
而若是一個國王拼力抵抗,直到山窮水盡之后被俘虜,則受到的待遇就完全不一樣了,很有可能是階下之囚,最多也就是一個庶民,畢竟,你被俘投降的時候,已經什么本錢都沒有了,為何要善待你呢?若是善待你,會給別的小國造成不好的影響,大家全都選擇抵抗到底,最后還全都能得到很好的待遇,那么,怎么能體現早投降早歸附的優勢呢?怎么能讓別的小國主動歸附呢?所以,為了帝國的利益,要區別對待早投降和晚投降的人,讓早投降的人得到更多的好處,讓抵抗到底的人付出相應的代價。
吐蕃贊普除了派遣使臣前往大唐都城,準備與大唐皇帝和談,同時還派遣部分官員,前去與唐軍主將協商,要求唐軍暫停進攻,等待和談。
王忠嗣當然不會同意,現在唐軍占據絕對優勢,好不容易找到滅吐蕃的借口,怎么可以就這么放棄,和談的最終結果,最多也就是讓吐蕃變成大唐的附屬國,而這顯然不符合大唐的利益,大唐需要吐蕃這一塊區域,以擴大領土,不會同意附屬國的方案。
唐軍完全無視吐蕃贊普的請求,繼續向吐蕃都城邏些推進,而吐蕃所能集結的兵馬,卻無力阻擋唐軍的進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唐軍一步步的攻向邏些。
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唐軍就攻至距離邏些僅有百余里的位置,并做好了一句拿下邏些的作戰準備。
吐蕃從西部和南部拼湊了十萬大軍,固守在邏些城附近,不過,吐蕃贊普心里非常清楚,僅憑他拼湊出來的這些兵馬,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精銳的唐軍兵馬的。
而如此一來,擺在他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要么親率文武百官向唐軍投降,要么率眾遠遁,逃離邏些,而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吐蕃贊普都非常的不情愿。
最后,吐蕃贊普還是屈服了,親率文武百官向唐軍投降,并甘愿前往長安為質,以保護自己的子民免遭進一步的涂炭。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新县|
新沂市|
汶上县|
彰化县|
乐昌市|
高台县|
瑞昌市|
自治县|
高安市|
吉安市|
江安县|
台中市|
承德市|
河北区|
罗源县|
新竹县|
武穴市|
大兴区|
峨眉山市|
恩施市|
长宁区|
济源市|
五家渠市|
遵义市|
杂多县|
互助|
东辽县|
连州市|
新龙县|
上蔡县|
怀化市|
涡阳县|
北流市|
青州市|
阳谷县|
靖州|
肥城市|
二连浩特市|
石城县|
松原市|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