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鐵絲和彈簧-《盛唐不遺憾》
第(2/3)頁
李安愣了一下,他不明白要干這么多活的小吏,怎么能稱為閑差呢?那么,那些不是閑差的官員,豈不是要忙的腳不沾地。
“謄抄文書,看來你知道的事情肯定也不少,大唐全境有多少鐵礦,你可清楚?”
李安覺得這個小吏整天謄抄文書,肯定會知道不少數據。
“卑職知道一些,好像已經發現了三百多處鐵礦,目前已有兩百個鐵礦正在加速開采之中。”
小吏開口回道。
“哦,原來是這樣,那你對這些鐵礦的工匠人數和產量知道多少?”
李安繼續問道。
“李侍郎,關于每家鐵礦的人數,都是不固定的,大的鐵礦最少的時候能有一千多人,多的時候過萬,小的鐵礦平時只有幾十人,多的時候也能過千,也就是在農閑的時候,各大鐵礦會大量征召百姓,并付給百姓一些報酬,據下面匯報上來的情況,最少的時候,所有鐵礦的工匠僅有五六萬人,而農閑最多的時候,人數可能超過百萬,至于產量,也是有多有少,實在不好進行統計。”
小吏認真的回答道。
其實,大唐發現的鐵礦還是比較多的,只是農業社會對鐵器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而原始的煉鐵技術又太過落后,導致煉鐵成本居高不下,自然影響人們開采鐵礦的熱情。
而隨著李安發明黑火、藥,以及后來高爐等技術的改進,采礦的成本被大大降低了,而鋪設鐵路和制造機械對鐵料的需求量極大,這又讓鐵料的價格始終處于居高不下的態勢,從而進一步促進各大貴族開采鐵礦的熱情。
但各大貴族開采鐵礦的速度,還是跟不上整個大唐對鐵料的需求,尤其是李安發明的新東西越來越多,對鐵料的需求量也是越來越大,光是鋪設鐵路,對鐵料的需求量就是天文數字。
生鐵的產量已經成為制約大唐帝國繼續發展的瓶頸,若不盡快解決生鐵冶煉的產量問題,新的鐵路線,大型鐵路橋,大規模需求的鋼筋都會受到嚴重影響,而至于目前的生鐵產量究竟是多少,李安從小吏的嘴中,還是沒有得到具體的答案。
按照小吏的說法,平常的時候,整個大唐帝國,最少也有五六萬人在開采鐵礦,農閑的時候臨時加人,總數量突破百萬人,這份人力已經非常可觀了,想要繼續加人,就會影響其它方面的發展,在人口并不算多的大唐時代,人力是非常寶貴的資源,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隨便濫用。
思來想去,李安覺得,還是煉鐵的最先進技術沒有完全普及下去,很有可能多數鐵礦用的還是落后的老設備,否則,以這份人力,產量應該比預想的要多一些才對,還有就是人為隱藏了,李安嚴重懷疑,是不是有人囤積居奇,故意將鐵礦山生產的生鐵給存儲起來了。
在大唐帝國急需生鐵的時候,將生鐵囤積起來,這是破壞大唐帝國經濟發展的嚴重問題,若是讓李安查出,當然不會饒了這些無良的商人。
就在李安思考生鐵問題的工夫,工部侍郎郭虛己笑呵呵的返回了工部衙門。
“郭侍郎,你總算回來了,我等你很久了,橋部組建的如何了,需要幫助嗎?”
李安客氣的問道。
“哈哈!李侍郎來了,我這幾日一直在忙著橋部的事情,剛剛出去就是忙活這事兒的,哈哈!”
郭虛己說著,與李安一同進入衙門內堂。
“李侍郎今日前來,不會是專程問候橋部事情的吧!”
李安點頭道:“沒錯,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問郭侍郎,當然,這件事情極為重要,若是解決不好,日后鐵路和橋梁的建設都會受到嚴重的限制,郭侍郎費盡心思爭取來的橋部就沒有多少事情可做了。”
“哦,究竟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郭虛己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蹙眉問道。
“生鐵的產量?若是大唐的所有鐵礦山,不能生產足夠的生鐵,鐵路和大橋將難以建造,而現在各個部門都反應生鐵缺乏,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必須盡快解決。”
李安認真的說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阳县|
阿拉尔市|
乃东县|
汾阳市|
凉山|
邮箱|
涡阳县|
天镇县|
玛曲县|
苍山县|
屯留县|
慈溪市|
施甸县|
开化县|
潜江市|
吉木乃县|
进贤县|
铜川市|
营口市|
黄石市|
石阡县|
定结县|
西乌珠穆沁旗|
申扎县|
霍城县|
肃宁县|
西藏|
盘山县|
海城市|
伊吾县|
梁河县|
云霄县|
保定市|
榆林市|
荆州市|
盖州市|
永胜县|
开封县|
德惠市|
禄劝|
裕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