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李豫和李俅-《盛唐不遺憾》
第(1/3)頁
李隆基一直站在左藏庫的大門外,目送李安離開,直到李安完全消失在視線之外,這才重重的吁了口氣。
“李侍郎是朕的孫輩,也是我大唐百年一遇的大才,可朕的嫡親子孫中,卻沒有如此優秀的人才啊!”
高力士上前一步,恭敬道:“大家嫡親孫輩足有百余,其中必然不乏出眾的人才,只是呆在百孫院太久了,沒有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罷了。”
這是安慰的話,畢竟,再多的皇孫也不可能有李安這樣厲害的本事,不過,高力士也是在提醒李隆基,不要把皇子皇孫管的太嚴密了,這樣,雖然能夠避免這些子孫有不敬的舉動,但同時也會扼殺這些子孫的能力,讓他們逐漸變成庸才。
李隆基聞言,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為了避免子孫篡權,的確做的有些太過分了,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在大唐立國之初,就發生了玄武門之變,作為父親的李淵被李世民趕下臺,而后,相繼出現了齊王李佑起兵反叛、李承乾造反、武則天篡位等等亂局,朝堂的權力斗爭極為慘烈,父子之情、兄弟之情被踐踏的體無完膚,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李隆基,自然對權利非常的看重,不允許任何人威脅他的帝位。
不過,李隆基同時也明白,他活不了太久,皇位早晚是要交到子孫手里的,若把子孫輩管的太嚴,讓他們沒有展示能力的機會,則日后繼承自己皇位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他心里很清楚,若他的子孫是庸才,將來會很難駕馭李安這樣的人才,而一旦皇帝駕馭不了群臣,后果有多嚴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太子與諸皇子輩分高于李安,自然不宜向李安請教,皇孫們倒是應該去見見世面了。”
李隆基已經下定決心,要挑選一些最看重的孫輩,讓他們跟著李安歷練,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至于將來成為庸才,當然,究竟挑選哪個孫輩,他必須認真的思考,因為挑中哪個孫輩,就意味著看重這個孫輩的父親,而這也會引起朝廷上的風吹草動,他必須慎之又慎。
在這些大事上,高力士并沒有權利分擔絲毫,一切都必須由李隆基親自思考,這關系到皇權,不能與任何人分享。
從大明宮北門至溫泉宮,足有七八十里的路程,雖然只是長安至洛陽路段的十分之一,但以大唐的國力和物力,在這一段路程上鋪設鐵軌,也算的上是一個大工程了。
李隆基已經將鋪設這條鐵軌的任務交給李安,李安自然要盡心盡力的將其辦好,以鋪設一條安全可靠的鐵軌道路,來回報李隆基的信任和支持。
早上天色剛亮,李安便早早的起身,吃喝過后,便在段秀實等十幾名羽林軍的護衛下,策馬從東北方向的通化門出城,繞過龍首渠之后,便直奔大明宮的北門重玄門。
這里是大明宮的最北端,也是整個長安城的最靠北位置,日后,鐵軌就要從這里出發,一路鋪向溫泉宮,再然后向洛陽城延伸,甚至,鋪向大唐的萬里河山。
也就是說,日后,大明宮北門外,就是大唐帝國都城的車站了,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車輛,都將在此處交匯,以轉運各種物資。
李安難得的早起,本以為抵達重玄門附近的時候,不會有人在此等候,卻不料還有人起的更早。
工部的十幾名官員和水利、橋梁、測繪等方面的專家,已經在此處等候多時了,見李安抵達,全都恭敬的過來行禮,表示會一切聽從李安的吩咐。
當然,這些人出發的時候,全都是準備充足,甚至還準備了二十名背物資的仆從,以為這些人提供必要的吃喝和使用物品。
不過,李安發現人群中有一人頗為年輕,似乎比自己還要年輕幾歲,而這些工部官員,皆對此人頗為恭敬,但這小子似乎并不太適應自己的身份,顯得有些緊張,這讓李安大感意外,覺得這個年輕的小子很有意思。
“這位年輕的少郎,也是我們工部的?”
李安看向身旁的一名工部官員,好奇的問。
“李侍郎,這位是慶王府上的四王子,名俅,是奉命前來跟著李侍郎學習的。”
工部官員小聲的介紹,不過,表情有些不太自然,顯然是在刻意回避什么。
“哦,是慶王四子李俅,他是奉誰的命過來的,是慶王?”
李安蹙眉問道,若是慶王派兒子前來,則大有結交自己的意思。
“不不不,是陛下的旨意,還有,四王子并非慶王親生,而是廢太子的兒子。”
工部官員有點憋不住了,低聲在李安耳邊介紹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苑县|
观塘区|
焦作市|
合阳县|
隆子县|
华宁县|
南京市|
循化|
金山区|
五台县|
萨嘎县|
利辛县|
梁河县|
肥东县|
嘉黎县|
利津县|
玛多县|
博爱县|
永兴县|
互助|
宜兴市|
桑日县|
开化县|
永丰县|
八宿县|
大方县|
云霄县|
西华县|
高雄县|
黄浦区|
隆回县|
荔浦县|
深泽县|
沧源|
赤城县|
南皮县|
永丰县|
焦作市|
池州市|
陇西县|
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