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蔬菜大棚-《盛唐不遺憾》
第(1/3)頁
李安帶著一幫兄弟走向大后院,而后院之中的眾工匠,正在圍墻的四個拐角堆砌土灶,見李安來了,眾工匠連忙行禮,并請求指導。
“大兄,您是打算日后在這里做飯嗎?連土灶都砌好了。”
“大兄,這個廚房可真夠大的,而且離后院近,吃飯倒是方便不少,不過,這灶臺為何要放在四個拐角呢?”
昆雄飛羽看了后院的建設,皺起了眉頭。
李安笑道:“廚房在前院,這可不是廚房,呵呵!”
“大兄,既然這里不是廚房,砌這么多土灶干什么?”
“后院地方最大,最適合種植蔬菜,大兄讓他們砌灶臺,自然是為了種蔬菜了。”
李安這話剛說完,不但昆雄、飛羽幾人,就連正在干活的工匠也全都一頭霧水,畢竟,種植蔬菜與砌灶臺是很難聯系到一起去的。
“將軍,這大冷的天,蔬菜不發芽,就算能發芽也很快就被凍死了,至少還需兩三個月才能種植蔬菜。”
工匠好心提醒。
很顯然,在大唐這個時代,科技還比較落后,在大冬天的時候,老百姓能吃到的蔬菜,一般只有蘿卜一類能保險比較久的,像青葉的蔬菜,肯定是吃不到的,而后世的蔬菜大棚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而李安現在要做的就是建一個蔬菜大棚。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塑料薄膜,但大唐的絲綢技術極為先進,有一些絲綢是半透光的,完全滿足透光的需要,而且,還可以保暖,性能也許比不上后世的塑料薄膜,但湊合著用還是沒多大問題的。
至于溫度計,自己感覺就好了,沒有必要太精確,李安圖的是能吃到新鮮的蔬菜,并不在乎產量多寡,只要蔬菜在里面能長大就行了,一旦遇到特別冷的天氣,可以把里面的四個灶臺全部點上柴火,如此,大棚內的氣溫就會升高,從而滿足蔬菜的生長條件。
李安沒有必要跟工匠解釋這么多,只是讓他們盡快建造,在建好四個灶臺之后,便用早已準備好的竹竿搭架子,然后將絲綢平鋪在上面,為了增加氣密性,絲綢上面涂抹了一層透明的膠狀物質,而絲綢之間的縫隙,也被婢女們處理的非常好,幾乎看不到接頭,這讓李安非常滿意。
將絲綢鋪滿頂部之后,一個簡易的蔬菜大棚算是建好了,另外,為了夜間的保溫,在絲綢的上面還準備了足夠的草卷,這些草卷在白天的時候是卷起來的,而在夜間的時候則平鋪開來,以防止熱量散失。
完全建好蔬菜大棚之后,眾工匠繼續前往后宅改造房舍,而李安則留在剛建好的蔬菜大棚,檢查可能存在的問題。
此時,正是下午時分,算是一天之中最熱的時間了,李安與眾弟兄呆在蔬菜大棚的外面轉了幾圈,發現沒有什么質量問題后,便掀開小門走了進去,剛進入大棚內部,李安與眾弟兄就感受到了一股暖洋洋的熱浪撲面而來。
“大兄,這里面可真是暖和,比外面暖和多了。”
“大兄,難道就是因為這里面比較暖和,所以就能種植蔬菜了。”
李安肯定的點頭道:“沒錯,這里面這么暖和,也有陽光,蔬菜自然能夠養活了,這里的面積至少有整整一畝地,多種幾種蔬菜,對了,瓜果也種一些。”
“阿郎,現在就種嗎?”
李安看向趙六,點頭道:“種子昨日就已經買好了,到前院叫十幾個人,現在就開始種,估計兩三天就可以發芽了。”
“是,阿郎。”
趙六應了一聲,連忙跑到前院去叫人。
雖然昆侖奴還聽不懂唐語,但這一路上被胡商打罵教訓,已經變得極其順從,新羅婢更是經過專業的訓練,因此,不需要語言的交流就能讓他們干活,就猶如后世馬戲團里的動物,并不能與人類進行語言交流,但卻非常聽話,幾乎叫干什么就干什么。
趙六很快就帶著十幾人進入了蔬菜大棚:“阿郎,人都來了,種子和農具也都拿來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黄石市|
玉门市|
泗水县|
灵璧县|
同江市|
格尔木市|
汾西县|
新野县|
盐源县|
颍上县|
三亚市|
丹阳市|
工布江达县|
鄂州市|
资源县|
高尔夫|
平南县|
措美县|
农安县|
石首市|
涡阳县|
客服|
朝阳县|
朝阳市|
兴安盟|
海安县|
东宁县|
高邮市|
平定县|
鄂尔多斯市|
罗田县|
平泉县|
镇宁|
元氏县|
陇西县|
襄城县|
大新县|
安乡县|
遂川县|
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