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明宮紫宸殿內,大唐皇帝李隆基正在翻看各地送來的奏折,雖說高力士可以為他分擔大部分負擔,但那些最重要的奏折,高力士并不敢隨意做主,只得讓李隆基親自處置。 此刻,李隆基手里拿的,是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的奏折,這份奏折中,章仇兼瓊大膽的陳述了爨地反叛的種種謎團,并暗示這背后的黑手,極有可能是云南王皮邏閣。 這是一份極其敏感的奏折,以至于高力士僅僅瞟了一眼,便確定不是自己能夠做主的,而李隆基親自看了之后,更是大為不安。 李隆基一直希望南疆穩定,因為只有南疆穩定,他才能騰出更多的精力應對西邊和北邊的威脅,為此,他不惜全力支持皮邏閣統一六詔,以讓其力量強大之后,為大唐分擔南部的戰略壓力。 皮邏閣的南詔王國,對于大唐帝國,對于李隆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盟友,得到南詔相助,大唐南部可保無憂,若失去南詔支持,大唐就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投向南部,從而影響整體的戰略部署。 而李隆基之所以敢全力支持皮邏閣,讓其統一六詔,是因為南詔自建國以來,始終堅定不移的效忠大唐帝國,從來沒有出現脫離大唐的現象,這一點讓李隆基頗為滿意,在皮邏閣刻意表達忠心,和共同對抗吐蕃的戰略需求下,李隆基最終選擇支持皮邏閣統一六詔,從而讓一個更加強大的南詔王國,綁在大唐的戰車上。 在李隆基的心中,南詔永遠都是大唐的附屬國,南詔各代詔主都是大唐的忠臣,這一點決不能有任何意外,李隆基絕不允許南詔背叛大唐,當然,他也絕不肯承認南詔會真的背叛大唐,因為一旦確認南詔反叛,就等于宣告他對南詔政策的徹底失敗,這是李隆基絕不能容忍的。 “章仇兼瓊真是瘋了,居然懷疑云南王對朕的忠心,捕風捉影的事情也敢上奏。” 李隆基還未看完奏折,便生氣的將奏折給扔了出去,伺候的小太監向高力士看了一眼,見高力士微微搖頭,便站著不動。 “大家,右相求見。” “讓他進來。” 李隆基語氣很重,倒是把剛進門的小太監給嚇了一跳。 “右相,大家正在氣頭上,您一定要小心。” 小太監收了李林甫的好處,好心給出提醒。 李林甫心里一緊,略微停頓片刻,定了定神,毅然走進紫宸殿。 剛剛走進紫宸殿,李林甫便發現正前方的地面上放著一本奏折,這顯然是李隆基生氣時隨手扔出去的,而這也驗證了小太監剛才的提醒。 李林甫小心翼翼的撿起地面的奏折,彎腰行禮:“臣參見陛下。” 李隆基抬眼打量李林甫:“既然撿起來了,就看看吧!” “是,陛下。” 李林甫恭敬的應了一聲,輕輕打開章仇兼瓊的奏折。 只是簡單的掃了一眼,李林甫就嚇了一跳,章仇兼瓊的膽子可真大,居然敢在沒有足夠證據的前提下,貿然懷疑云南王對大唐的忠誠,甚至,暗示爨地叛亂的幕后主使就是云南王皮邏閣。 不用管皮邏閣是否真的是爨地叛亂的幕后主使,單是這份奏折本身,就足以體現章仇兼瓊的大膽和狂妄,畢竟,云南王皮邏閣是一國之君,是大唐帝國極為重要的盟友,若無確鑿證據,豈能隨意懷疑,萬一這份奏折泄露出去,被皮邏閣知道了,將會給大唐的外交造成極大的被動。 李林甫與章仇兼瓊一向不合,見章仇兼瓊如此冒失,心頭頓時有種幸災樂禍的感覺,在當前李隆基大為不滿的時候,若是再添一把火,必然能夠給章仇兼瓊造成更大的打擊,甚至,造成章仇兼瓊被貶官。 ‘章仇兼瓊,你可不能怪我,這一次,是你自己冒冒失失,惹陛下不高興。’ 李林甫心里冷笑,表面卻裝作為社稷憂慮的表情,并一直往下看,當看到章仇兼瓊推薦李安主導平定爨地叛亂的那一刻,李林甫更加震驚,章仇兼瓊就在劍南道,他自己提出皮邏閣有問題,卻將解決問題的責任推給李安,這讓他頗為不解。 ‘難道章仇兼瓊與李安之間早有預謀,或者是李安指出皮邏閣有問題,并主動要求章仇兼瓊推薦他的?’ 李林甫帶著滿心疑惑,抬眼看向李隆基:“陛下,臣斗膽進言,章仇節帥僅以捕風捉影的懷疑,就貿然污蔑云南王,此舉極為不妥,這真是寒了忠臣之心啊!” 李林甫對李隆基的心思還是非常了解的,為此,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迎合李隆基,他知道這么說,李隆基會認可。 “右相也覺得云南王是大唐的忠臣?” 李隆基淡淡一問。(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