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沒錯,這個實驗已經成功了,下面,我們還要對這個回收艙進行一下高空墜落實驗。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畢竟,回收艙從天空中,最終就是要以墜落的方式回到地球之上。 在回收艙墜落的過程中,要完成一系列的動作。這一系列的動作就包括,先是打開主降落傘,讓回收艙的速度在進入到大氣層時,就要迅速的降低下來。要是回收艙在進入到大氣層時,不能夠迅速打開主降落傘的話,那就會讓回收艙在進入大氣層后,速度會越來越快,這樣回收艙和大氣摩擦后,產生的溫度也會非常高。 要是這樣的話,那可就麻煩了。不說這回收艙會不會讓摩擦產生的高溫溶化了,光這個高溫,傳導進回收艙的內部,那也能把里面的航天員給‘蒸’傷了。嚴重的話,還直接威脅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所以說,這個回收艙上面的主降落傘那是很關鍵的,這第一個動作,一定要順利完成了。要是出了什么問題,那后面的動作,也就沒有什么用了。 當主降落傘打開后,讓回收艙逐漸降低了速度后,還要在它距離地面一萬米的時候,打開次降落傘,要讓回收艙進一步降低速度,這樣才能保證回收艙平穩地降落到地面之上。 第二個降落傘打開后,必須保證回收艙的下降速度在每秒六米左右。只有這樣低的下降速度,才能保證回收艙落到地面上時,里面的航天員不會受傷。 但就是這樣,也不能完全保證航天員的安全。為了進一步保證航天員的安全。回收艙還有最后一個動作要完成。也就是在回收艙距離地面一米的時候,裝在回收艙底部的反推力小火箭要點火啟動。這樣,才能保證回收艙平穩地降落到地面之上。 可這最后的一個動作,那技術難度是很大的。因為,前面的降落傘打開的動作,可以有一個誤差范圍。也就是說,當時回收艙還在太空之中,就算是你的指令下的晚一些。回收艙接收到指令時,它已經又下降了幾十米。可這也不會影響到回收艙接到到指令后,它再做出相應的動作。畢竟,回收艙還在高高的太空之中,它距離地面還有很遠的距離。它要落到地面之上,所須要的時間相對來說,還是很‘漫長’的。 可是當回收艙距離地面只有一米的時候,它要準時接到指令,然后再啟動反推力小火箭的話,那這個時間控制的就要很好了。你要是指令下的早了,距離地面還有好幾米的時候,你就開始下達指令了。那可能反推力小火箭在啟動后,就是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回收艙就著陸了。要是那樣的話,回收艙在著陸時,還是很危險的。 因為這個反推力小火箭上面能裝的燃料也是很有限的。它正常工作的時間,也就只有幾秒鐘罷了。要是這個指令下達的早了。那這個小火箭把燃料耗盡了,回收艙還沒有降落到地面之上,那這個小火箭的反推作用可就不大了。 可要是這個指令下達的晚了。在距離一米的時候,它還沒有接到指令。等到它降落到了地面上了,再接到指令,那這個反推小火箭,不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相反這個小火箭不會起到好的作用,還有可能起到壞的作用。畢竟,當回收艙已經墜落,停在了地面上后。它下面的小火箭要是再啟動的話,那小火箭的反推力,還可能把回收艙給掀翻呢!要是這樣的話,那還呆在回收艙中的航天員,不就又有可能受傷了。 正因為這樣,這個回收艙在整個回收過程中,裝在回收艙下面的反推力小火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個反推力小火箭一定要準時點火才行。 可要做完這一個模擬回收的過程,也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工作。相對于,那個水池實驗的話。這一次的模擬墜落實驗,就須要用到戰斗機了。 趙中遙知道,在他們華國,現在有一架戰斗機是非常適合做這個實驗的。也就是趙中遙之前研制的F-117聊天戰機。這一架戰機,非常先進,可以飛到兩萬米的高空之上。 想到這一點后,趙中遙就打電話,叫一名飛行員駕駛著一輛他自己親自設計過的新型隱形戰機,就來到了位于京城北部的一塊隔壁灘上。這里,也是趙中遙尋找到的,將來回收艙著陸的地方。 為什么要找這樣的地方。一個是因為這個地方都是荒無人煙的地方。可以避免回收艙在回收過程中,要是萬一出現了什么問題,而造成地面人員的無奈傷亡。在這樣的戈壁灘上,就算是回收艙出了什么問題,那受傷的也只能是航天員一個人。 再加上,戈壁灘上都是松軟的沙子。這樣,就算是回收艙在回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那它墜落到沙地上時,也會得到很好的緩沖作用。這樣,自然也就可以避免航天員在墜落到地面后,受到更大的沖動傷。 同時,選擇這個地方著陸,就算是回收艙在降落到地面上的一瞬間。那個反推力小火箭點火失敗,沒有起到作用的話。這回收艙也不會是直接砸到了地面之上。有那么多的沙子,回收艙不可能是真的硬著陸,也會是真正的軟著陸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