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中遙,那這一架原型機研制出來了,下一步的工作是什么,難道是開始進行試飛了嗎!”劉長云在研制飛機方面,可以說是一個外行。他看到這一架原型機已經研制出來了,就想著,是不是現在就可以開始進行試飛了。 趙中遙聽了劉長云的話,就又笑了一下說道:“劉部長,事情沒有那么簡單的。飛機可不比汽車,新車研制出來后,馬上就可以進行試開訓練了。這飛機新機型在研制出來后,并不能馬上在空中試飛。因為那樣做是很危險的。要想讓飛機飛到天上去,首先就是要讓飛機,在地面上‘飛行’一段時間后,才能讓它飛到天上去呢!” “哦,這飛機還要先在地面上‘飛行’呀!這是怎么回事,飛機怎么可能在地面上飛行。高度太低的話,不是也會影響到飛行安全嗎!”劉長云聽了趙中遙的話,就又問了一個外行的問題。 “劉部長,我說的在地面上‘飛行’。并不是真正的飛行,而是在風洞之中做飛行模擬實驗。是一種模擬飛行,并不是真正的飛行。”趙中遙又看著劉長云說道。 “哦,我知道了,你們之前建造的那個風洞實驗室,就是為了讓飛機在地面上飛行而設計的。”劉長云聽了趙中遙的話,好象是想到了一些什么問題,于是,就又這樣說了一句。 “當然,我們研制的那個風洞實驗室,就是為了讓原型機在地面上飛行使用的。任何新飛機在研制出來后,都要先在風洞之中進行一下模擬高空的飛行訓練。只有在風洞之中,進行了模擬飛行后,才有可能到真正的高空去飛行。要是不做這個風洞實驗,而是直接讓飛機飛到天空中的話,那不是很危險嗎!” 趙中遙看劉長云對于如何研制新型飛機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他就又詳細地對劉長云解釋了一下,新飛機到底是怎么研制出來的,這樣一個普通人不大熟悉的問題。 “中遙,這么說,我們馬上就可以讓這一架原型機進入到風洞實驗之中進行模擬飛行了。”劉天明又這樣看著趙中遙說道。 “當然是這樣了。不過,在進入到風洞實驗室之前,我還要對這一架飛機,飛行一下全面的檢查。要是沒有什么問題的話,再做一個靜力實驗。要是也沒有什么問題的話,就可以開到風洞實驗室進行模擬飛行訓練了。”趙中遙又看著劉天明和劉長云說道。 “哦,還要做一個靜力實驗。什么是靜力實驗。”劉長云對于飛機制造是一個門外漢,他一聽趙中遙的話,感覺這個‘靜力實驗’,對于他來說是一個新名詞,他想要了解一下這個新名詞。 趙中遙聽了劉天明的話,就笑了一下說道:“這個名詞是一個很專業的名詞,你要是想知道的話,我可以大概給你解釋一下。” “行,你說吧!”劉天明看著趙中遙,想要聽聽他是怎么解釋的。 “靜力實驗是結構試驗的內容之一,借以觀察和研究飛行器結構或構件在靜載荷作用下的強度、剛度以及應力、變形分布情況,是驗證飛行器結構強度和靜力分析正確性的重要手段。全尺寸結構靜力試驗的加載系統比較復雜。20世紀40年代以前,靜力試驗時將飛機仰置,用鉛粒或砂粒裝在袋中模擬機翼分布載荷;用鐵塊吊在繩索上模擬集中載荷,方法簡陋。以后改用電動機械加力器或液壓作動筒和千斤頂加載。從40年代開始全尺寸結構靜力試驗都通過杠桿系統加載,并采用多點協調加載系統,保證各加載器能按預定比例加載,在結構破壞時能自動卸載,以避免破壞部位的繼續擴大。70~80年代,靜力試驗已采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電動液壓伺服系統自動閉合回路協調加載系統,有上百個加載器、幾百個加載點、幾百個測量通道、幾千個應變片,并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 進行結構靜力實驗,須先設計和制造結構實驗件、支持系統和加載裝置,然后進行安裝并同測量位移、應變和載荷的儀器一起調試。調試完畢后,可按下述兩步進行實驗:①預實驗階段。按一定程序逐級緩慢地加一不大的載荷,對位移和應變測量點進行觀測和監視,找出結構承力和變形的基本趨勢,并檢驗實驗件、支持系統、加載裝置和測量設備的可靠性。②正式試驗階段。常先取預計載荷的5~10%為初始載荷,測量初始應力、應變和位移。然后按一定程序逐級、均勻、緩慢地加載,并逐次測量和記錄各應變測量點、位移測量點和載荷測量點的數據。同時,仔細觀察試件,直至達到預定的載荷或預定的實驗狀。正式實驗有時須反復多次。最后檢驗實驗件,細察其殘余變形和破壞情況,并對記錄的位移、應變和載荷等數據作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以得出科學的實驗結論。” 趙中遙的把自己知道的,關于靜力實驗的知識,給劉天明說了一下。劉天明聽了之后,感覺也是受益匪淺,他看著趙中遙說道:“中遙,你怎么什么都知道,這些知識,我好象從來就沒有聽說過。” “劉主任,你是當領導的,怎么會學習到這些專業知識,我是搞技術的,當然不一樣了。為了設計這一款隱形戰機,我是學習了大量關于飛機制造方面的知識。” 其實,趙中遙說的這些知識,是他生前早就學習過的。雖然他生前是一個物理學家。可這些靜力實驗的知識,也屬于物理學的范疇。趙中遙也是涉獵過這方面的知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