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來人,速傳馮太醫!” “不,你們親自前去,即刻把人接來!” 當事關太子朱標,馬皇后頓時迸發出了當朝皇后的絕對威儀。 不論是多么荒唐的理由,乃至只是一個無端的推測,只要關乎著儲君的壽數,任何一個皇帝,皇后都不會等閑視之,何況還關乎她與朱元璋所生,寄予了全部厚望的太子。 直到夜里的寒風拂面,馬皇后才在回過神,心有余悸的坐下。 看著面前依舊穩坐的常升。 馬皇后這才發覺自己關心則亂。 方才常升說事關太子壽數,但這事顯然不急在當時,要不然他不可能安坐。 太子還主持著百花宴呢, “你這孩子,夸大其詞,倒是讓嬸嬸鬧了一回笑話。” 常升穩穩接鍋,替馬皇后圓轉到:“事關姐夫,嬸嬸不過愛子心切,怎么能算是鬧笑話。” 馬皇后順勢接茬,把這事翻了篇,轉而問到:“馮太醫那的記錄是怎么回事?” 雖說馬皇后也常常在太子妃請安時被馮太醫順帶診脈。調養身體,但私自記錄皇室身體狀況變化,可有刺探皇室機密之嫌。 若是碰上某個小心眼脾氣上來了,抄家滅族都不嫌過。 常升淡定解釋道:“這是洪武七年家母大病,侄兒請馮太醫為家母診病時,侄兒從《扁鵲見齊桓公》和《史記·鹖冠子》中突發奇想。” “人為什么會生病?” “有沒有什么辦法,能達成扁鵲大哥一般的成就,使人預防,規避,甚至免受病痛之苦。” “馮太醫告訴侄兒,除非收集病人每日的脈象,結合四時氣候,南北差異之變,及每日飲食,睡眠,學習,勞作規律和情緒之變,或可一試。” “故自洪武七年,家母病愈之后,馮太醫便被侄兒留于家中,嘗試此法。” “此后他還帶了師兄弟和幾個學徒共同參與進來。” “雖然靡費不少。” “但自家母病愈到馮太醫進宮期間,家母再沒生過病,其師兄弟接手的這些年,家母和府內老小也一直身體康健,即便偶有小疾,也無傷大雅。” “而侄兒之所以送馮太醫進宮,主要是他想進一步探尋壽數與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 “宮中的記錄,他只私下研究,從未與任何人提起。” “那本記錄也一直留在太醫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