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隆武二年七月,整個關中地區的主基調都是『治蝗』。 治蝗總指揮徐光啟擁有指揮關中地區任何一個鄉長的權力,只要是為了治蝗,一切都要為治蝗讓步,否則天災一起,蝗蟲泛濫,則整個江北不知又要多少人成為餓殍,甚至發生易子相食的慘事。 對于徐光啟來說,這可是一個相當艱巨的任務,從古至今就沒有成功過反而愈演愈烈的蝗災落在他手里,要是治好了,他能成圣人,治不好他就是罪人,不說辭官了,搞不好還要賠上性命。 這是蕭如薰給他的選擇題。 治好蝗災,成為下一任帝國首輔。 或者治不好蝗災,看著蝗蟲遮天蔽日而起,引咎辭職,郁郁而終,甚至自戮以謝國人。 反正皇帝把姿態做到位了,皇帝肯定不會因為治蝗失敗而負責,需要負責的是他。 而且從徐光啟的角度看來,皇帝已經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了,很多東西都是皇帝在籌備,要什么給什么,已經做到了皇帝所能做到的極致,真的治蝗不成功,皇帝的確有理由不負責任。 當然少不了一番罪己詔下來承認自己用人不當就是了。 徐光啟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贏了會所嫩……呸!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 他不想輸,他還有很多想做的沒有做,他還有很多想要實踐的東西沒有實踐,只有當他成為帝國首輔的時候,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抱負,將大秦建設的更加美好。 所以養鴨治蝗勢在必行,這也是皇帝給此次治蝗定下的基調。 皇帝沒打算可以在第一年就找到解決蝗蟲生生不息的辦法,就想著可以亡羊補牢,即使蝗蟲卵無法全部清除,至少在它還是蝻蟲的時候,發揮人所能做到的,用鴨子去吃光這些蝻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