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全部消滅掉北虜是不太可能的,拉攏一些老實的,建造城池給他們居住,然后也在草原上修建給漢人居住的城池,大力發(fā)展?jié)h人自己的畜牧業(yè),這是蕭如薰在未來的既定計劃。 說穿了,中原王朝面對游牧民族最大的劣勢就是機動力上的不足,每朝每代都會面臨這個問題,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成功的方法。 成功的方法就是建造城池給那些游牧民居住,等他們習慣了居住在舒適的房屋內,不用再風餐露宿到處遷徙,他們還能回到居住在帳篷里的生活嗎?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穿鞋的中原王朝雖然國力強盛,但是趕不上這些光腳的不怕死,如果要讓他們變得馴服,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他們穿上鞋,有了牽掛,有了壇壇罐罐。 從最根本的層面上削減他們的機動力,讓他們從此有了『家園』的概念,家成了切切實實存在的東西,搬不走,如此一來,他們的野性會在漫長的時間內被削減的很干脆。 所謂征服,就是軍事政治經濟一手抓,這三方面的工作完成之后,征服也就完成了,蒙古帝國現在依然在名義上存在,明朝與之對峙了二百余年都未能徹底打敗蒙古帝國,蕭如薰要讓它徹底成為歷史。 翁果岱和布延都被穩(wěn)住之后,葉爾羌汗國的慶賀使者也來了,馬黑麻汗沒有親自來,而是派了使者,使者的等級很高,是葉爾羌汗國的宰相一級別的人物,給蕭如薰送了五百匹戰(zhàn)馬這樣的禮物,出售也算是闊綽。 這年頭戰(zhàn)馬絕對是國家戰(zhàn)略級別的資源,蕭如薰在全國選擇合適養(yǎng)馬的地方養(yǎng)馬,在地方上鼓勵富戶養(yǎng)馬,大力推行馬政,為的就是積蓄騎兵力量,方便未來對草原上的敵人進行干脆徹底的打擊。 當年漢武帝舉全國之力只能得到十萬騎兵,明帝國的騎兵數量則遠遠超過漢武帝,輪到蕭如薰,蕭如薰感覺自己至少要維持一支二十萬人左右的騎兵部隊用于北伐作戰(zhàn),而在戰(zhàn)前戰(zhàn)后,這支騎兵部隊的常備數量也不能低于十萬。 葉爾羌汗國甩手送上五百匹戰(zhàn)馬,雖然數量對于整個戰(zhàn)略來說不值一提,但是作為一份賀禮來說,價值也比其他幾個大一點的藩屬國贈送的都要好得多,自然,他們送上大禮,所求的也不會很少。 他們所求的無非是通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