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秦遠勝大明。 蕭如薰手下的御用文人們可以造出無數華美文章對他一頓歌功頌德。 而且就算是假的,他們也能吹成是真的,然后說『這是先秦祖龍所有之物,如今傳到陛下手中,豈非天意?天意要大秦取代前明一統江山啊!』 這種話還相當的有市場。 所以不管真的假的,在意還是不在意,出于政治上的考慮,蕭如薰都要見一見這枚“傳國玉璽”。 第二天,蕭如薰宣布接見布延汗,由葉向高把布延汗引入皇宮之內見他。 拜見蕭如薰的時候,布延汗自己躬身行禮,隨從則全部下跪行禮。 蕭如薰接受他們的朝拜之后,親自離開座位扶起布延汗,親切與之交談,表現大秦帝國的善意。 隨后就是賜坐,布延汗坐下,隨便扒拉幾句,布延汗就說到了正題。 “大蒙古沒有大秦那么富庶繁華,本汗也拿不出太好的東西給大秦天子賀壽,想來想去,就把先人所傳下來的一枚傳國玉璽贈送給大秦天子,為大秦天子賀壽。” 布延汗讓身邊人出列,奉上了傳國玉璽。 大秦臣子們那邊頓時騷動起來,一群人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傳國玉璽的面容,也是因為知道他們的想法,所以蕭如薰今天帶著三名輔臣和朝中有學問的老學究們,一起觀看這枚“傳國玉璽”。 今人對傳國玉璽的誤解有很多,最普遍的就是認為傳國玉璽的體積很大,需要兩只手拿,或者最起碼也要一只手抓起來的那種,反正體積要很大,符合四四方方的概念。 但是,傳國玉璽還就不是那個樣子的,據記載,劉邦登基做皇帝的時候是把傳國玉璽佩戴在身上的,類似于佩戴一枚玉佩,因此,傳國玉璽的實際大小可以參考今天的火柴盒。 布延汗的手下將這枚玉璽裝在一個小盒子里面獻給了蕭如薰,蕭如薰讓李勝上前接下,并且打開盒子,然后進獻給蕭如薰。 一枚小小的玉印躺在盒子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