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秦軍是這樣容易就能打敗的嗎? 北京是那么容易就能進去的嗎? 現在他們還在本土被死死地摁住,就更不要談什么別的戰略了,不把本土奪回來并且統一,還談什么對外進擊? 日本的確是太小了,渴望更廣闊的領土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眼光和目標,但是,當這個目標的對象變成一個龐然大物的時候,德川家康覺得就應該理智的思考一下這樣做到底劃不劃算。 七年埋頭發展,到頭來還是不如人家立國一年的戰斗力,還有什么好說的? 德川家康覺得只要能把石見拿回來,然后再努力一點把豐臣氏滅掉,統一日本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權,那就夠了,就別無所求了。 只要大秦不打日本的注意,他就高興的不得了了。 準確的說,得知秦軍在播州之役中大獲全勝的消息之后,德川家康的目標就已經變成了保全領土不求外物了。 一如眼前這些大名們,原先剛剛受辱的時候,他們一個個讀起這份詔書都是義憤填膺眼含熱淚的模樣,但是現在呢? 現在侮辱依然還在,但是他們已經沒有了最開始的義憤填膺。 他們已經感覺到了大秦強大的實在是太可怕了。 在這樣的國家面前,退避三舍自保已經是最好的結局,就和朝鮮一樣,做大秦忠誠而堅定的狗腿子,之前國家兩次遭遇劫難兩次都是宗主國幫忙收拾的。 大秦好像也完全不打算吞并朝鮮一樣。 有這樣一個國家作為榜樣,不得不讓不少理智派大名或者是悲觀派大名產生不愿爭鋒的想法,不愿意繼續花錢搞軍備,只想著更加努力的發展地方經濟,不想繼續和秦軍為敵了。 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在德川家康的陣營里比較多。 因為他們都是當年未曾參與朝鮮戰役,只是在后來明軍登陸之后遭到了一些損失,損失不大,受到的打擊也不大,血海深仇也談不上,這些人容易搖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