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天下缺什么都不會缺官。” 蕭如薰冷冷說道:“我便不信三十萬讀書人里面每一個都是我的死敵,我也不信那些讀書人的氣節真的那么高,若是他們有氣節,也不會只有宋部堂和老首輔兩人為陛下殉難了。 袁公,你還不了解那些人嗎?鋼刀架在脖子上的時候,他們還能堅持氣節嗎?他們有氣節嗎?這一次,我不和他們講道理,我要掀桌子。” 袁黃張張嘴,一時間無話可說,梅國禎皺了皺眉頭,開口道:“只靠殺戮是不能安定天下的,季馨,你若要討伐沈一貫,必須要得到他們的支持,你總需要讀書人為你做事。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你若攻城略地,把官員都給殺了,誰來替你治理地方?你殺了那些讀書人家族,他們一個個盤根錯節親屬關系誰也分不清,你將到處樹敵,沒有讀書人的支持,你無法治理天下。” 對此,蕭如薰并不完全認同。 天下有三個組成部分,上層,中層和下層。 上層是高高在上的皇權,遵從皇權的軍隊是皇權最重要的附庸和盟友。 中層是社會的精英階層,即士大夫和地主豪強,下層則是民眾。 縱觀歷史,國家強大的時候,無一不是上層強而中層相對較弱的時候。 為了維持國家的穩定和強盛,將中層適當削弱使之彌補上層和下層就是必要的手段,因為中層一旦過于強大擺脫了上層的限制,國家就會出問題。 法家權術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削中間補兩端削兩端補中間的動態結合,治官重于治民。 將地主豪強士大夫階層給控制住,不讓他向上架空君權問鼎中央,不讓他向下兼并土地欺男霸女凌辱百姓,又不讓它過于衰弱而使得軍隊過于膨脹,這就是國家穩定健康的基石。 三角形的模式穩如泰山,那么菱形模式呢? 大明的中層太強大了,若不削弱,國家怎能安穩? 若不打擊,國家怎能恢復正常? 滿清對南方士大夫的屠殺和后來的文字獄在客觀上將士大夫自明中期以來無邊際擴張的實力狠狠削弱,雍正當政以后的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則是滿清政府對士大夫地主豪強這些中層的勝利成果。 而這些,袁黃和梅國禎未必明白,明白了,也未必贊同。 蕭如薰深吸了一口氣。 “當初大宋亡國,蒙元南下,那些口口聲聲和蠻夷勢不兩立之輩,到后來不還是投效了蒙元?他們沒有死的勇氣,也沒有那么高的氣節,放心吧,袁公,我有自己的想法。” “季馨,你是想讓北伐之后,讓緬甸鎮你自己的那些屬官幫你暫時治理地方?” 梅國禎詢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