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六百六十三 戰前日常(上)-《萬歷1592》


    第(1/3)頁

    蕭如薰在緬甸的三年,也是北方災害頻發的三年,也是中原人口往緬甸大規模遷移的三年。

    最開始,這項政策被廣泛質疑,緬甸移民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在朝廷的討論焦點并不是這項政策本身的合理性,而是遭災的流民到底愿不愿意相信他們可以去緬甸求活。

    就蕭如薰提出來的那些條件,什么土壤肥沃,千里沃土,就是一片蠻荒無人開發,若有人口開發,或可在數十年之后成為一片新的樂土。

    說實話,就這種說辭,官場上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千里沃土土地肥沃,凡是不能放在眼前的肥肉他們通通的不相信,也不愿意去理睬,但是把災民轉移到緬甸卻的確是他們所夢寐以求的。

    這些人轉移到緬甸之后,就不會對中原造成隱患,不會出現餓肚子之后揭竿而起造反的,也不會出現打砸搶燒的,對基層官府和地主是極其有利的,而且這項政策萬一有效,那么以后他們再想兼并土地就可以少考慮一點后果了。

    反正出了事情就往緬甸塞人就好了,反正那蠻荒之地怎么能和中原江南的膏腴之地相提并論呢?把這些多余的流民當作負擔全部丟走,剩下來的才是有效的納稅民不是嗎?

    經過袁黃和蕭如薰的計算,緬甸的那一大片土地,若要完全開發,少說要八百萬至一千萬人,可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斷接受來自中原地區的難民以填充人口,這項政策被廣泛接受是一年以后的事情,從那時候開始,每個月都有少則數千多則數萬的難民被從中原轉移到緬甸來。

    這幾年北方屢次遭到旱災和寒災,大量人口失去土地流離失所,為了不讓他們成為朝廷的隱患,朝廷也是費盡周折,現在有了緬甸這個好去處,當然是一股腦的全部塞了過去。

    但是即是如此,對于蕭如薰而言,緬甸的人口還是不夠,就四大通商口岸城市周邊就集中了超過一百萬的人口,越往南邊建設的越好,人口越多,越往北便越是原始森林占大多數,開發都沒有完成,也就無法住人。

    饒是如此,在東吁王朝幾十年的開發之下,還是開辟出了一塊生存之地,就目前轉移到緬甸那不到四百萬的人口,還真是無法滿足蕭如薰開發北部的所用。

    所以緬甸和中原內陸地區的人口交流必然還會繼續持續下去。

    老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從咸陽來到緬甸的。

    說起來,老周和蕭如薰也算是有點緣分。

    他曾經在咸陽的一家大酒樓當當廚子,結果萬歷二十三年那一帶地方遭了災,造成人口流失和大規模的災害,老板一看繼續開酒樓只能賠本,于是就舍了酒樓不要帶著細軟逃走了。

    老周老家是西北寧夏的,寧夏之役哱拜亂軍席卷大半寧夏,老周家也被殃及到了,一家七口人就剩他一個人活著,是蕭如薰帶兵反攻收復失陷城堡的時候被救下來的,對蕭如薰一直心存感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洪湖市| 汤原县| 杭州市| 淄博市| 北票市| 板桥市| 巴塘县| 宁德市| 温宿县| 天门市| 电白县| 宾川县| 巩义市| 稻城县| 吉林省| 鲁甸县| 高青县| 梧州市| 广平县| 南昌县| 微博| 灵川县| 彭山县| 长治县| 桦甸市| 黄浦区| 新野县| 平远县| 增城市| 乌拉特中旗| 澄城县| 洛南县| 门头沟区| 西平县| 陆良县| 沾益县| 犍为县| 开阳县| 台东市|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