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七 為了活命(上)-《萬歷1592》
第(1/3)頁
太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堅硬城市之一,趙匡胤臨死之前派舉國兵馬北伐北漢,就在太原城下折戟沉沙,幾十萬人輪番攻打,愣是沒能把太原城攻下。
或許可能會攻下,但是趙匡胤就在那個關口死了,死因成謎,宋軍撤退。
等宋的內部問題處理完了,趙光義得了皇帝寶座之后,急于確立在軍中的位置,第二次率兵北伐太原,這一次終于拿下了,但是依舊拿的非常艱苦。
太原的堅韌讓趙光義撞得幾乎頭破血流,但是宋軍背后是統一的中原和江南,是一個國家的力量,而太原作為北漢首府,沒有對抗宋的潛力,所以太原還是被拿下了。
趙光義為巨大的損失惱火不已,同時也心有余悸,遂下令火燒太原城。
然而太原城在宋邊疆防御戰線配置上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于是火燒太原三年之后,趙光義下令潘美在太原故城東北三十里汾河對岸的唐明鎮新建城池。
現在的太原也就源于那個時候,然而這樣的太原已經遠遠沒有抵抗宋軍的時候那般強硬了。
太原的堅韌和強硬讓北伐幽云失敗的趙光義心有余悸,為了防備太原,趙光義下令潘美對太原新城做了各種小動作,使得太原城本身的防御效力大大下降,不可與北漢時期相提并論。
但是趙光義想不到,金兵南侵的時候,正是被他一直防備著的這樣相對弱小的太原城讓金兵遭遇到了幾乎是唯一的挫敗,太原城堅持不降,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之下,英勇頑強的太原城堅守了二百五十多天,最終失陷。
可諷刺的是,盡管大勢已去,太原守將王稟依然率領饑餓疲憊的士卒堅持巷戰,最后背負著供奉于太原祠廟中的宋太宗御容突圍出城,金兵全力追趕,身中數十槍的王稟投汾河自盡。
趙光義大概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他一把火燒光的太原,卻成了守衛他的趙宋王朝的英勇戰士。
五代十國以后的太原雖然已經沒有當初那種影響全國的地位了,但是戰略地位依然重要,為了防備蒙古,九邊就有兩個在山西境內,明代重建的太原城大有恢復當初壯觀氣勢的跡象,又因為有晉王的駐扎,所以政治地位也有提升。
此番為了防備蒙古人南下,王世揚提前一步將晉王一家子遷移到了南邊的祁縣,以免遭遇到當初寧夏城被攻破慶王一家子陷落的悲劇。
當初寧夏之亂平定之后,雖然慶王幼子被蕭如薰救了出來保住了血脈,但是當時那些沒盡到責任的大小官員可全都遭殃了,戰后,寧夏官員洗牌了,掉腦袋的不止一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清水河县|
嘉善县|
本溪市|
高碑店市|
沁水县|
安顺市|
遂川县|
杭锦旗|
桑植县|
巴里|
宜良县|
屯昌县|
子长县|
静海县|
饶平县|
崇礼县|
西林县|
改则县|
武清区|
称多县|
酉阳|
丰镇市|
平谷区|
鄂伦春自治旗|
元谋县|
大厂|
莆田市|
会昌县|
安徽省|
长海县|
海原县|
镇雄县|
霞浦县|
靖江市|
襄汾县|
西藏|
潼关县|
宜昌市|
凤阳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