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翊鈞條理清晰的分析了目前的局勢,看起來頗有軍事素養,蕭如薰猜測皇帝在私下里一定對軍事用了不少功。 這一點朱翊鈞比他的嘉靖爺爺要強,嘉靖爺爺只知道修道玩權術,卻不知道學一點軍事,否則,他要奪回軍權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留給隆慶的也不會是個爛攤子。 朱翊鈞還在分析。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太原城并不危險,王世揚節制四鎮兵馬,就算大同和宣府的兵馬來不了,可是榆林的兵馬完好無損,距離太原也很近,太原本身也有數萬兵馬可以調用,他手上能調動的兵馬不下十萬。 如果十萬人都無法將這一萬多蒙古騎兵擊退,他王世揚枉為宣大總督,這個官也不要做了,最危險的最讓朕擔心的不是紫荊關,反而是雁門關。 雁門關已經苦守一個多月,面對數倍于己的蒙古軍,魏允貞能堅持到如今,實在是不容易,一旦雁門關被攻破,又是數萬蒙古軍南下劫掠。 若是沿途守軍抵擋不住,則一路的百姓慘遭殺戮不說,太原就要面對近五萬的蒙古騎兵,情況岌岌可危,朕非常擔心雁門關,愛卿如何看待?” 蕭如薰對此表示贊同。 目前最危險的地方根本就不是紫荊關,而是兵力不及蒙古人的雁門關!雁門關堅守到如今,已經十分難得,不僅堅守住了,還拖住了一半的蒙古兵。 這就給王世揚和李成梁減輕了不知多少壓力,若是雁門關失守了,則戰爭的天平迅速傾斜,蕭如薰想救都來不及。 “陛下所言極是,目前最岌岌可危的不是紫荊關,而是雁門關,雁門關一旦告破,數萬蒙古軍南下,太原也將面臨危險,太原乃山西首府,重鎮,一旦失陷,后果不堪設想。 臣以為,必須立刻擊破攻擊紫荊關的蒙古軍,而后兵分兩路,一路火速支援雁門關穩住局面,一路南下和太原守軍夾擊蒙古軍,解太原之圍,而后思考如何擊破圍攻雁門關之蒙古兵,再大軍壓境,徐徐收復大同,徹底驅逐北虜?!? 朱翊鈞欣慰地看著蕭如薰,感覺那么多文臣武將,每個人都在講防守,似乎不防守就要亡國,只有蕭如薰一個人一來就是積極進攻戰略,充滿朝氣,讓朱翊鈞非常的欣賞,他需要的就是這種敢戰的將軍。 “愛卿會練兵,朕知道,這一次愛卿帶了多少兵馬來?” 蕭如薰開口道:“這一次臣來的十分匆忙,只能整備三千兵馬,一千槍手,一千盾兵和一千銃卒,另外臣還帶來紅夷大炮二十門,請陛下抽調二百熟練炮手與臣,以便臣操作此炮。” “三千兵馬……還是少了些,這紅夷大炮又是何物?是佛朗機銃的別稱嗎?” 蕭如薰搖了搖頭。 “陛下,這紅夷大炮是臣到了南洋和佛朗機夷打過仗以后發現的佛朗機夷使用的新式火炮,此炮威力遠在佛朗機銃之上,無論是射程,還是重量,抑或是火力,都遠遠超過佛朗機銃,與紅夷炮比起來,佛朗機銃就像是鳥銃。” “哦?居然還有此事?佛朗機夷造炮的水平還真是不一般,早些時候用佛朗機銃,現在居然用上了這種紅夷炮,大明可能仿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