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和蕭如薰挑不出毛病的戰績比起來,李成梁這個前萬歷第一名將的名頭已經不怎么值錢了,只是此時蕭如薰不在北京,而在帝國最南邊的蠻荒之地緬甸『戍邊』,因此才讓七十歲本該頤養天年的李成梁重新出征。 那文官本來也不是想要對李成梁表達不滿,而是對當年朝廷決議將蕭如薰留在緬甸世鎮緬甸這件事情表達不滿。 因為當時這個決議的確讓很多文官表示不滿意,當時一手推動這件事情的是遼系文官和李成梁背后的靠山王錫爵,而蕭如薰很明顯和遼東系尿不到一個壺里面。 他在朝鮮還棒打李如松,懲戒了不少遼東騎兵,算是得罪了遼東系,因此當時和遼東系不對付的文官派系都十分欣賞蕭如薰,想要拉攏他。 奈何當時遼東系的力量不小,甚至能和晉系分庭抗禮,為此蕭如薰到底還是去了緬甸世鎮,再也沒辦法回到京城出任職位,這讓很多其余派系非常不滿。 時過境遷,遼東系的頭面人物都已經退居二線,王錫爵回家,李成梁半軟禁在京師,遼東系一蹶不振,朝廷里大概可以看作是晉系和江南系針鋒相對。 等再過些日子,江南系也要分裂,大名鼎鼎的東林黨雷霆降世,江南系又要分出浙黨楚黨,山東一地要出現齊黨,關中還有秦黨,更之后還有閹黨大勢已成。 看晚明政局的混亂和文官的政治斗爭,頗能看出如今歐美各國和臺灣等地政黨政治斗爭的雛形,只是一個頂著封建帝制的殼子,一個頂著民煮的名頭,本質都一樣。 而如今,派系政治斗爭已經初見威力,各派系文官為了本派系的利益,也在軍中扶持代言人,爭取對派系助力極大的戰功。 李成梁的戰功赫赫,才能拉起遼東系的底子,讓遼東系肆無忌憚很久,如果敵對派系能扶持起蕭如薰,也是一張底牌。 三年多以來,他們從未放棄過召回蕭如薰的想法,甚至有時候還能得到皇帝的部分配合,但是反對勢力也極其龐大和強悍,比如勛貴集團的勢力,他們絕對不希望皇帝啟用蕭如薰來整頓京營。 誰知道蕭如薰和他們是不是穿一條褲子的?他的父親和家族都已經離開北京城回到家鄉和任職地,早就和京營沒有關系,脫離了勛貴圈子了。 這樣的人是不能相信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