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甚至于我黨也要使用政委來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而不是軍事主官對軍隊的領導,由此可見直接掌握基層軍隊軍心的重要性。 蕭如薰做將軍的時候就很討厭上面有人指手畫腳,生怕自己的指揮受到干擾,好在朱翊鈞別的優點不明顯,唯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一點他做得非常好。 一般他選擇的指揮者,就算他不滿意,也不會在戰爭中干預指揮甚至臨陣換將,一般都是戰前指定,戰時不干預,戰后再論,合格繼續做,不合格撤職再換,戰時干預指揮他不做。 這一點,他比崇禎做的好太多,所以明朝沒有崩潰在萬歷,而崩潰在了崇禎。 然而他也始終無法越過文官直接掌握軍權,甚至無法在軍中混個臉熟,只靠皇帝的大義名分調動軍隊,是沒人在關鍵時刻給你賣命的。 而現在蕭如薰做一地之主的時候,因為緬甸陸上三年沒有需要他出戰的戰事,他也開始擔心自己的軍隊脫離自己久了,不習慣于自己的指揮,甚至于淡忘了自己的存在而只聽統兵大將的指揮,甚至發展為他們的私兵。 直到這時蕭如薰才深切的明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是分情況的,這種時代,統治者就是不可能完全信任領兵將軍的,軍隊是一切的基礎,掌握軍隊才有話語權。 蕭如薰對明廷是作為將軍,因此厭惡朝廷的指揮,但是作為緬甸之主,他同樣不能安心于讓自己手下的將軍代替他統領軍隊。 蕭如薰規定將軍無事不得離開軍營,高級統兵大將也要和士兵一起住在軍營,公事離開自然有他的手令,私事的話除了最高級的幾名大將之外,其余的都要一級一級打報告,用以保持將軍和軍隊的紀律性。 于是他只好用頻繁視察軍隊練兵情況和親自提拔基層軍官的手段來混臉熟,來收買人心,保持自己的曝光度,甚至屢次直接越過統兵主將發令給某一部隊進行特別行動,觀察這些軍隊軍官的反應。 他們的反應還好,基本上讓蕭如薰滿意,不管哪一級的將軍都會聽從他的指令,以他的指令為最優先執行的指令,甚至可以違背高級軍官定下的軍規。 高級軍官也沒有提出不滿,最多只是在拜見的時候求證,并且詢問蕭如薰是不是可以事先通知他們一下以免造成誤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