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另一個主和派站了起來附和這句話。 “對!你說你們想要在背后解決問題,那你們倒是解決啊!你們倒是打勝仗啊!或者別讓中國人找到啊!現在不僅被找到了,還被打的全軍覆沒,被中國人打了一場勝仗之后把握更大,對我們的戰(zhàn)斗力摸的更清楚!這仗能打嗎?!” 還有一個年紀大一點的中立派官員站起來和稀泥。 “總督先生,別的我就不說了,蕭將軍手底下有三萬軍隊和三百艘以上的戰(zhàn)船,戰(zhàn)斗力多強我們也見識過了,這次死的不僅僅是中國僑民,還有一名中國士兵。 如果蕭如薰用這樣的借口向我們宣戰(zhàn),估計他們的政府也不會不認同,而我們,不到一百艘戰(zhàn)船,軍隊也才一千兩百多人,就算把周圍島嶼駐扎的士兵都湊起來,也就不到兩千人,我們是絕對的下風。” 說事實擺數據是最能讓人信服的,人家三萬多裝備精良的士兵和三百多艘戰(zhàn)艦,士兵的戰(zhàn)斗力也看到了,而海軍縱橫南洋剿滅海盜無數,實力和經驗都有了,你想說什么? 能打嗎? 帝國哪一次打仗不是先做戰(zhàn)爭評估,先看看戰(zhàn)爭對我們有沒有利益,有多少利益,付出會是多少,戰(zhàn)爭之后能不能挽回損失的東西,這仗是打好一點還是不打好一點,這些都是要評估的。 用非戰(zhàn)爭手段解決的沖突在帝國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當初菲律賓是怎么來的,大家也清楚,那是談下來的,不然四百多士兵能和幾萬幾萬的土著戰(zhàn)斗?你拿的不是火繩槍是加特林對吧?你用的不是前膛炮是喀秋莎火箭炮對吧? 數據和分析擺在面前,主戰(zhàn)派的臉色很不好,就和吃了屎一樣的難受,主和派倒是因為得到了數據的支持而占據上風,主戰(zhàn)派們看向幾個核心人物,但是核心人物們的面色都不輕松。 軍隊方面對這次的對戰(zhàn)表達了嚴重關切和強烈的譴責,當然不是對蕭如薰,而是對他們這些主戰(zhàn)派的首腦,當他們去勸說軍隊支持他們拼死一戰(zhàn)的時候,這些士兵們沒有一個同意的。 他們才不想為了虛無縹緲的戰(zhàn)勝幾率而獻出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他們還想服役期滿回國升官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