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們時刻保持沉默,可在關鍵時刻卻能瞬間出擊,解決掉每一個對陳翹楚的威懾,他們武功高強,每一個都不遜色于一個黑帶高手,而且路數各不相同,光是展現在眾人面前的,就有遼東的拳法,荒狼的搏殺術,百越的暗器手法……但出乎意料的,不知陳翹楚用了什么法子,能令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高手們保持最高程度的忠誠。
背后的「三清教」,加上這幾十只「蝙蝠」,成為了陳翹楚最大的底牌,前者給陳翹楚最大程度的財力、勢力支持,后者則成為了陳翹楚最后的屏障,在平時則是她手腳的延續(xù),蝙蝠所過之處,會即刻陷入黑暗,令所有心懷不軌者聞風喪膽。
教書先生常說,若是詞語對仗,應當詞意相同,字數相若,可實際上這句話不完全對——就好像「勇敢」的反義詞,就絕不僅僅是「膽怯」,在許多時候,勇敢的反義詞是身居高位。
似乎是形成了某種約定俗成,每一個身居高位之人,都會為自己增添護衛(wèi),并且在這件事上樂此不疲。即便在鐵甲環(huán)伺,高手包圍的宮殿之中,他們都會忍不住的膽怯,忍不住的喪失勇氣,生怕會有人匹夫之怒,流血五步,取了他的項上人頭。為了解釋自己的膽怯,他們發(fā)明了很多說法,例如「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或者「有為之身,當惜性命。」
依我看,身居高位又何必去做這樣的解釋呢?膽怯又如何?勇敢又如何?歷史是一個任人梳妝打扮的丫鬟,誰也不會記得,在圖窮匕首見時,那位千古一帝是怎樣的驚慌失措,抱頭鼠竄,人們只會記得「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從此,那位勇敢的刺客變成了一個籍籍無名的死人,與歷史長河中的蕓蕓眾生別無二致,而那位膽怯的君王,他的名字卻被人永遠銘記歌頌。
陳翹楚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雖然她依然不能正視自己的膽怯,但是當她抬起頭,看著房頂掛著的幾十只「蝙蝠」,她心中便會隱隱生出一種強烈的快感——因為他們,我會一直活下去,直到我的大業(yè)鑄就,永世為人所稱頌……
可江岳幫大典之際,岳陽樓卻混亂不堪,柳李師兄妹二人惡斗江岳幫眾高手,隨后又有軍伍悍卒展開包圍,江笑書更是于重圍之中驟然現身,刺殺陳翹楚,若非獨龍哥擋了上去,只怕陳翹楚此時已身首異處。這等危急存亡之際,陳翹楚的「蝙蝠」怎么竟毫無作為?
所有湘州人都知道,從十月一日起,起了一場霧,大霧,層層霧靄覆蓋湘州全境,終日不散,實乃天下奇觀,任你眼力再好之人,最多超過二三十丈,便什么都看不清了。
先前三聲炮響,岳陽城中,眾人皆是先聽見了煙花炸裂時那震耳欲聾的巨響,待到抬頭看煙花,卻也不過是見些許光芒在天上微微一閃而已。
第三聲禮炮響起之時,陳翹楚正站在云夢澤邊,她向北眺望,心中暢想著解決江笑書一事后,就會帶領江岳幫向北進發(fā),正式進軍荊州,立誓要將大湖南北同時拿在手中,雄心壯志,好不激昂。
可她不知道的是,北面的大湖中,此時已停了足足十艘巨船,最近的一艘,離她不過三五十丈,若扯足風帆,全力前進,只需幾個眨眼,便能狠狠地撞進江岳總舵。
柳伶薇在岳陽樓前的挑釁,令陳翹楚幾乎喪失了所有理智,她帶領好手傾巢而出,誓要以雷霆手段將柳伶薇格殺,好教天下人領教她江岳幫的手段,全然沒有料到,在她離開總舵的一盞茶內,江岳總舵已被北面湖上來的敵人徹底攻陷。
巨船每一艘都長逾十余丈,寬五六丈,周身包裹寸余厚的鐵皮,牢固堅硬,幾乎是大秦朝廷除海船外最強大的水戰(zhàn)利器,甲板上修高樓三層,甲板下亦有兩層,每層
都有猛士蓄勢待發(fā),或荷戟執(zhí)戈,或角弓控弦,或披堅執(zhí)銳,只待首領一聲令下,便盡數殺出,將敵寇全殲。.
毫不夸張的說,這樣一艘船在任何一條江流,都是名副其實的霸主,莫說是尋常水匪強盜只有聞風而逃的份兒,便是官船遇見了這巨船,只怕也要打心底里顫三顫,生怕對方一個不留神,在自家船上一掛,可就要船毀人亡,做魚蝦螃蟹的腹中鬼了。
江岳幫總舵臨湖,自然不會對北面大湖毫無防備,在岸邊十丈外,停靠著密密麻麻數百艘「運魚船」,每艘船上都有專人留守,一旦見勢不對,便發(fā)起警報,瞬間就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可這一切的準備,在面對那十艘大船的攻擊時,卻顯得那樣的無力。
在陳翹楚抵達岳陽樓的那一刻,十艘大船同時收到了命令——全殲,不留活口。
因此他們同時進發(fā),船帆全展,借助風勢直往南下,在巨船面前,江岳幫的「運魚船」簡直就像是紙糊的玩具,輕輕一碰,便瞬間灰飛煙滅,連響聲都未來得及發(fā)出,就成了慘不忍睹的碎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