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八四年的家-《精彩從1984年開始》
第(2/3)頁
三個月過去了,他在慢慢適應轉變,經常催眠自己,把另一個時空的人生當成一場夢。
禹天長吸一口氣,緩緩吐出,目光再一次掃過廠區(qū)。
眼前這片廠區(qū)是葦河油田下屬的二線單位,里邊有他的家和童年的記憶。
這里曾是葦河石油勘探局第一代總指揮部所在地,是70年左右的事。
當時為什么選這荒郊野外的,說起來好笑,在那個以糧為綱的年代,各鄉(xiāng)都不愿意提供土地,嫌棄占地,影響產糧。
那時候,這里還是一片水坑密布的蘆葦蕩,稻田是第一代油田工人和家屬用了十年的時間改造出來的。
童年時的自己和小伙伴們,經常在打谷場的稻草垛里玩捉迷藏,天很藍,晚上繁星滿天......
禹天抬頭看了看天,現在的天也很藍。只是已經沒有了打谷場,稻田移交給了傍邊的農場,打谷場變成了現在的職工技校。
現在,廠區(qū)正處于它最鼎盛的時期,職工加上家屬,人數超過了1萬,有幾十個車間,配套有醫(yī)院、商店、糧站、電影院、學校、幼兒園,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住宅區(qū)是一排排帶著院子的平房,每排6戶,十幾年下來已經老舊不堪,這兩年開始建4層的筒子樓,十幾年以后會徹底消滅平房,還修了休閑廣場、人工湖、公園......
進入2000年,僵化的體制導致產品質量和價格都競爭不過民企,年年虧損,先是汽修、內拖車間遷去了其他二級單位,然后是配件車間......
連續(xù)多年的拆遷、裁撤、退休,最后剩下的職工家屬不到1000人,大多是退休老人,學校、醫(yī)院這些配套都停辦了。
自家算是廠里最早的一批住戶,聽老媽說,剛來的時候都是住的帳篷。
老爸和老媽,最早都是魯東農村人,58年以前,老爸在公社吃大鍋飯,頓頓紅薯稀粥,餓得實在受不了,聽別人說邊疆地區(qū)缺人,去了能當上工人,關鍵是能吃飽飯,就東挪西湊地借了點車票錢,辭別了剛結婚3天的老媽,跟著堂兄幾個偷跑去了疆省(當時農村人口未經批準不準離鄉(xiāng)),順利地進了KLMY油田機械廠當上了工人。
60年,老爸回山東家,把老媽和姑姑也帶了過去,趕上好時機,都吃上了公糧。
69年,開發(fā)葦河油田,從全國抽調系統(tǒng)內部的熟練工人,老爸想著這里離魯東老家近,就報了名。
禹天在家里排老三,大哥禹山,二哥禹東,都是在疆省生的人,兩人差一歲,二哥比禹天大5歲。大哥禹山老實木訥,學習不好,初中畢業(yè)上了油田的技校,現在已經在鉆井隊工作了一年多了;二哥禹東倒是腦子好使,但頑劣難管,不愛學習,上技校期間還打群架傷過人,被拘留過,差一點趕上83年的嚴打,現在也是老鉆一個。
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老爺子的命根子”,和兩個哥哥比,禹天可真沒吃過苦,院子里養(yǎng)過幾只雞,大哥負責拔野菜、捉泥鰍喂雞,還有打掃雞舍衛(wèi)生;沒有扁擔高的二哥負責去房頭挑水,自己啥也干不了,雞蛋吃的最多。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桃园县|
平顶山市|
中超|
高台县|
托里县|
临高县|
宝清县|
土默特右旗|
延寿县|
丰宁|
吉水县|
太保市|
尼木县|
宝应县|
江孜县|
舒城县|
闸北区|
通道|
瑞丽市|
阿坝|
梅河口市|
都江堰市|
民县|
长沙市|
阳朔县|
八宿县|
新竹市|
措勤县|
乌恰县|
阿克陶县|
新晃|
呼玛县|
烟台市|
新泰市|
漳州市|
交城县|
鸡东县|
大港区|
麦盖提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