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粉身碎骨-《逆清1845》
第(1/3)頁
在人類的戰爭歷史中,步兵和騎兵之間的較量從來沒有停止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騎兵都以絕對的優勢成為戰爭中的霸主,但是并非完全沒有克制的方法,即便是在古代,步兵也都開發出重甲長槍弓弩互相配合,從而讓騎兵而不能正面相抗。
當然,這種法子并非是百分百有用,畢竟騎兵在對付這種結陣的步兵通常會采取圍困和騷擾,通過反復恐嚇性沖擊的方式來對付步兵,從而大量消耗步兵的體力,因此戰場上的步騎對抗,騎兵往往占據主動權。
但是,當時間來到近代以后,火器的迅速發展也使得戰爭形式出現了極大的變化,特別是軍事改革走在前面的歐洲,傳統騎兵漸漸日薄西山,在密集的長矛火槍混合步兵方陣面前難以發揮出實際的作用。
根據趙源的了解,相比起東方騎兵依然處于渾渾噩噩中,西方騎兵早已經進入改革階段,他們發現在當下的戰場環境下,最早出現在15世紀后期的歐洲胸甲騎兵成為了絕佳的選擇,他們佩戴全罩頭盔以保護整個頭部,穿著重型鎧甲保護整個頸部和上半身、腿部和膝蓋的前側,且使用輕便火槍和馬刀作為武器。
從某種層面上,這個階段的歐洲人認為騎兵想要在戰場上發揮更大和更合適的作用,就需要回歸到古典沖鋒中去——但是也僅僅只是在某些方面回歸了騎士時代的傳統,倘若想要在戰場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還需要以嚴格的紀律和大強度的訓練來提升騎兵的總體素質,從而在戰場層面上超越先輩。
歷史上,英國克倫威爾所訓練的‘鐵騎軍’便是這種新式騎兵的典范,他們身穿胸甲,手持利劍,在嚴明紀律的約束下整齊劃一的行動,尤其是在進行沖鋒的時候,時刻保持著整齊的陣型,馬挨著馬,肩并著肩,移動時就就像一堵快速移動的“鐵墻”,在戰場上時刻發揮出集體的力量,避免各自為戰,從而整體戰斗力要遠遠強于舊式騎兵。
在趙源的計劃里,未來復漢軍的騎兵便需要按照這種方式進行訓練,組建出屬于自己的騎兵團,確保至高無上的紀律性,不再過分關注個人的騎術——對于漢人而言,無論再怎么訓練個人騎術,也難以跟那些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蒙古騎兵比較,采用這種方式能夠最大程度揚長避短。
當然,眼下組建復漢軍馬隊的時候還是后話,應對當前八旗騎兵的沖鋒才是重點。
上千名八旗馬隊在慶春的一聲令下,發起了一次義無反顧的決死沖鋒——若是他們能打開一條缺口,那么后續的外火器營就能跟上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反之那么整支滿蒙八旗馬隊將會出現全軍覆沒的風險。
面對如同浪潮一般撲來的清軍騎兵,復漢軍軍政中的炮兵也在積極地做好準備,他們在炮膛內換上了霰彈,隨即便朝著騎兵的方向發射而出。
“轟隆隆——”
數顆霰彈接二連三炸響,從中激射出無數細小的鉛彈,如同暴雨一般瞬息而至,一下子就將沖在最前方的騎兵掃倒了數十騎,打得人仰馬翻,慘叫連連。
慶春臉色沒有絲毫變化,他知道必須趁著復漢軍炮兵攻擊的間歇迅速拉近距離,否則等到對方新一輪炮擊抵達,搞不好前面的騎兵會直接潰掉。
“四百步.......”
“三百步.......”
慶春漸漸提高馬速,通過目測的方式估算著馬隊與復漢軍之間的距離,隨時準備發起沖鋒的信號。
“準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川县|
道真|
黑河市|
峨边|
海安县|
建平县|
综艺|
崇左市|
龙岩市|
石家庄市|
华池县|
县级市|
昭通市|
凤山县|
平潭县|
化隆|
梅州市|
黄大仙区|
都昌县|
乌恰县|
启东市|
康定县|
嘉善县|
奉节县|
汽车|
长寿区|
合阳县|
巍山|
桃源县|
台湾省|
肇东市|
芜湖县|
孝昌县|
梧州市|
红河县|
长寿区|
临武县|
上思县|
保靖县|
绍兴县|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