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71章 拿破侖炮-《逆清1845》


    第(1/3)頁

    清朝大炮管壁厚重而膛口細小的問題,由來已久。

    就像康熙年間鑄造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其口徑達到了驚人的1尺,而膛口卻只有三寸七分,這個技術放到17世紀可以理解,因為同時期的西方紅夷大炮也是這個水平。

    但問題是,在經過了兩百年以后,歐洲造炮工藝已經進步了許多,針對鑄鐵炮管膛口已經具備了鏃、鏜、磨、削等加工工藝,而且還通過數學計算,對口徑與膛口的尺寸之間取得了一個科學的比例關系,從而能夠更加科學地鑄炮。

    反觀大清朝,造炮工藝始終停留在清初的水平階段,甚至有些省份的鑄炮工藝都已經徹底失傳,平日里也無人在意,直到戰事突發時,才臨時倉促招募工匠來制造大炮,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炮管炸膛,只能有選擇地將管壁造得厚一些。

    趙源曾經在后世看過一則故事,即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時,曾經從一處明代炮臺遺址挖掘出開花彈百余枚,甚至為之感嘆三百年前中華即有此物,可是到了如今卻已經失傳。而后還有一則典故,那就是太平軍進攻岳州的時候,意外從窖藏中挖到康熙十八年吳三桂時留下的火炮、彈丸和火藥,從而極大改善了裝備水平。

    其中固然有所夸大,可是也表明了一點,清朝整個階段火器的發展基本上都陷入了停頓,再加上他自己親身所見,幾乎都驗證了之前他跟方孟昭所說的觀點——清廷在有意控制火器的發展。

    除此以外,按照弗里德的介紹,清軍所用的火炮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炮彈本身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在這個時期,中西方都發展了三種炮彈,即分別是球形實心彈,霰彈以及榴彈。

    其中由于實心彈制造便宜,成本也頗為低廉,無論什么類型的火炮都可以使用,因此成了使用最為廣泛的彈丸,且通常發射距離要遠于其他兩種。

    至于霰彈則都是由小鐵丸構成,散布面積廣泛,但是射程并不遠,像威遠炮、子母炮以及劈山炮主要都是發射霰彈。

    而最后的榴彈則是指空心爆炸彈,它本身除了實心彈所具備的沖擊力,還能通過彈體內的火藥化學能所產生的爆炸力,從而將彈殼碎片激射出去產生破壞,而清朝已經具備了榴彈的生產技術,但問題是榴彈的制造相對復雜,造價高昂,且本身使用很困難,難以掌握爆炸的時間,常常會出現兩種情況,要么是落地后不炸,要么是還在炮膛內就爆炸,再其次就是這種榴彈的射程很近,正因為多種限制,導致清軍中使用榴彈的記錄并不多見,依然以使用實心彈為主。

    而在這一點上,歐洲人卻率先在霰彈和榴彈的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發明了一種‘榴霰彈’,不像之前的霰彈一出炮口就飛散出去,而是被裝入了空心彈殼內,里面還裝上了爆炸藥,而最關鍵的就是里面有一個可以保證準時起爆的時間引信,從而改變了過去榴彈無法掌握爆炸時間的缺點。

    更重要的是,榴霰彈在克服了引線問題后,也就不必再置于炮口以短管炮發射,而是可以裝進長管重炮的膛底,從而具有與球形實心彈相同的射程,而這也宣告了實心彈時代的結束——鴉片戰爭正好處于兩個時代的交替處,當清軍還在使用實心彈時,英軍就已經開始用榴霰彈將清軍炸了個稀巴爛。

    在歷史上,榴霰彈幾乎一直被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成為當時各方軍隊廣泛使用的殺傷性武器,尤其是英國陸軍野戰炮的唯一炮彈選擇,對于空地上的步兵極為有效,直到塹壕戰開始后,各國軍隊才開始逐漸減少使用,轉而使用高爆彈。

    可以說,榴霰彈的出現是整個17世紀火炮技術最大的革新,使得炮彈的威力和性能得到了飛躍性的進步,而這也是鴉片戰爭時英國人‘船堅炮利’中‘炮利’的關鍵所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贡县| 韶关市| 漳州市| 化德县| 滁州市| 章丘市| 旬邑县| 松溪县| 贡山| 凭祥市| 宜黄县| 河北区| 邵武市| 白水县| 乌审旗| 万全县| 南平市| 新安县| 凤山市| 宾阳县| 晋州市| 抚顺市| 布拖县| 天水市| 蓬溪县| 紫金县| 徐水县| 云浮市| 荔波县| 甘谷县| 于田县| 阿拉尔市| 白玉县| 中卫市| 尼勒克县| 新沂市| 潍坊市| 阳朔县| 仙桃市| 苍梧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