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0章 鑄幣利益-《逆清1845》


    第(2/3)頁

    然而,林則徐的提議并沒有得到朝廷的真正重視,最終不了了之。

    要弄清楚這一點,就必須弄明白大清的銀銅復合貨幣體系。

    所謂的銀銅復合貨幣體系,即大額貿易使用白銀,日常小額貿易使用銅錢,此外國家稅收以及支出使用白銀,而小民日用銅錢的貨幣流通局面。

    當然,這一套體系也不是憑空出現,它也是延續了明朝以來的貨幣體系,但是需要明白一點,直到明朝以前,真正大規模使用的貨幣并非白銀,而是從清朝流傳下來的制錢,且制錢從唐朝開始就已經在出現變革,從過去的‘半兩’‘五銖’變成了以文為單位,脫離了以重量來表達價值的時期。

    可以說,這個階段的銅錢是相對比較成熟的,但與之相對應的白銀,真正大規模使用時期則是從明朝開始,因為當時西方的殖民者在美洲發現了大量的白銀,并且通過東西貿易的方式,將這些白銀大規模輸入到華夏,即海上絲綢之路,從而給華夏帶來了大量的白銀,也使得白銀成了流通領域中的一種主要貨幣。

    尤其在經歷了隆萬改革后,朝廷在賦稅中大量征收白銀的政策,也使得白銀在華夏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極大增強,尤其是在大額交易和政府財政上起著銅錢所無法取代的作用。

    但問題是,白銀在華夏的使用方式依然十分傳統,即以重量來判斷價值,同時價值也會受到白銀成色的影響,也就讓交易變得異常繁瑣,因此又出現了朝廷專門鑄造的官銀和民間私爐鑄造的私銀,再加上各地的銀錠形式、成色、平砝不同,也就造成了大量復雜問題。

    與此同時,白銀貿易還受到了兩個因素的影響,第一是銅礦產量暴跌,使得各地制錢減少,導致白銀價值進一步上升;第二是世界各地不斷發現新的大規模銀礦,使得銀價下跌,使得西方各國的白銀價值不斷下降,這些國家為了給國內的白銀尋找出路便開始向華夏大規模輸出銀幣。

    這些輸入到華夏的外國銀幣鑄造精美,且成色較好,價值穩定,頗受百姓們的歡迎,于是大量的西方國家開始陸續鑄造銀元輸入進來,南方各省出現了大量的外國銀圓,而這些外國銀元在匯率上卻占盡了好處,掠奪了本屬于清廷的利權,造成紋銀持續外流,而外國銀圓無節制內流,讓這些發行銀圓的國家賺了個盆滿缽滿。

    根據趙源的估算,倘若按照一比一的匯率來鑄造銀元,中間至少存在一成的利差。

    說白了,趙源收回來一百兩白銀,便可以鑄造成一百一十元銀圓,然后繼續周而復始兌換白銀,這個過程將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暴利,倘若搭配起匯豐銀行的存貸業務,所能產生的利潤將不可估量。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浙江省| 正镶白旗| 察隅县| 康定县| 天全县| 芦山县| 双辽市| 静海县| 洱源县| 德州市| 安图县| 新河县| 平江县| 牡丹江市| 盘锦市| 天水市| 腾冲县| 分宜县| 宜昌市| 城步| 滕州市| 格尔木市| 泰宁县| 澄城县| 科技| 双辽市| 扬中市| 阳朔县| 河北区| 普格县| 巴林右旗| 神农架林区| 岢岚县| 威远县| 碌曲县| 塔城市| 孝义市| 云霄县| 赣州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