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這樣,二月初八這天,在全家人殷切和擔憂的目光中,蔣文淵帶著小廝阿平和一個車夫踏上了進京趕考的路。 本次春闈在三月十二日開始。蔣文淵此去京城約二十多天的路程,到達京城后還需有十來天的時間用來適應當地的氣候水土,時間上可謂很緊了。 送走蔣文淵后,蔣家也開始忙碌起來。剛剛下過兩場春雨,田里有了水,男人們或趕著牛或親自拉著犁開始犁田。 今年家里新增了幾十畝田,雖是請了人犁田,但怎么也得看顧一二,因此男人們并不得閑。 忙碌中,便到了二月二十四。 二月二十五,也就是明天。據說是今年上半年唯一的一個好日子。 宜祭祀、宜嫁娶、宜上梁、宜遷墳,總之諸事皆宜,百無禁忌。許多人家都選在這天辦喜事。 蔣家的姻親中,就有兩家要辦喜事的。一個是大兒媳林氏的娘家侄兒娶媳婦。這是正兒八經的姻親。 另一家便是老胡氏的繼妹嫁女兒。因著過往的恩怨,老胡氏對這繼妹著實不喜。 原本兩家早沒了來往,奈何自打三兒考上秀才后,這繼妹又厚著臉皮續上了這門親,去年蔣文淵考上舉人后,這繼妹就貼的更緊了。 還有一處便是昨天才送來的請帖??h城江府和曲府的冥喜。 這兩家的孩子都是橫死,著實有些不吉利。但蔣文淵考上舉人之時,這兩家都備了重禮來賀,此番請帖已經進了家門,不去便是不給臉面,那是要得罪人的。 因此,吃過飯晚,老胡氏便組織兒子兒媳們開了個家庭會議,說起明天的安排。 “明天林親家娶孫媳,老大兩口子肯定是要回去的。我前些日子聽說親家母受了寒有些不好。我房里還有支參,你們一并帶回去給親家母補補身子?!? 林氏連忙拒絕“娘,我身上還有些錢,再買些補品也就是了。參就不必要了,您和爹留著自己補身子就是!” 林氏是知曉那支參的。那是去年老三中舉時,城西的何員外送的,兩老一直沒舍得用。她雖心疼親娘,卻也知曉沒有兒媳婦拿婆婆的東西孝敬親娘的道理。 老胡氏瞪了她一眼:“我和你爹身體還好,能吃能動的,哪里就要用到這東西。 那玩意我瞅著跟干蘿卜也差不多。我老婆子也不知怎么保存,就壓在衣箱底,天天提心吊膽的,生怕哪天讓蟲給駐了。你拿了去,我還能省點心!” 林氏嫁到蔣家多年,深知婆婆脾性。恐再推辭下去,婆婆怕是要發火了。況,兩個妯娌都是大氣的性子,不會計較這些,這才滿心歡喜的答應下來。 老胡氏又對陸氏道:“明日是江府和曲府的冥喜,人家發了貼子,咱們不去容易得罪人。老三又不在家,咱們家男人又沒個熟悉的,去了怕丟面。只能你這個舉人夫人去撐撐場面了。 不過是萬不能帶我乖寶去的,小孩兒魂魄不穩,容易沖撞了,乖寶就由我帶著去蓮花地譚家?!? 老胡氏只說是譚家,絲毫不提“姨母”兩字,可見她心里對繼妹是沒有任何情份可言的。 “好,娘我知道了。我已經和娘家嫂嫂約好了,明日一起去。” “那就好,有親家嫂子在我也放心?!? 老胡氏又轉頭溫和地對朱氏道:“老二家的,明日你大哥大嫂要回娘家,我和你弟妹也得出門,家里的事便幸苦你了?!? 朱氏恭順道:“娘,不辛苦,應該的。” 老胡氏拍了拍她的手:“好孩子,等忙完這一陣,你也回趟娘家,買點好吃好喝的去看看你伯爺伯娘,娘給你掏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