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官-《大道逆行》
第(1/3)頁
江水淚漣漣,幾只喜水的白鴨入水劃清波,兩岸扶柳夾道出了瀾滄郡,自郡守婁嵐晉領眾而去已有半旬之久,少了這位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郡中仍是一派太平盛世,為官者不聽身前千聲贊,愿聞事后晏語聲,足可見這位郡守大人執政了得,少見的這等邊境重鎮能有如此溫柔的民風。
滄州自替代江州、豐州成為北魏的門戶后,先后幾度南北交戰已然將州內百姓最后一絲安穩性情磨滅的一干二凈,那個不是上馬可戰下馬可耕的鮮活戰力。
只是民不畏死卻遠比將士重生更讓人頭痛,后者無非是多幾次城下飲酒無人戰的笑柄,而前者卻是禍國殃民之根源,但凡能有一點安穩日子可過的百姓誰又會愿意揭竿而起去爭那張最硌屁股的龍椅,最怕這等不畏生死,稍微有些過頭的尺度,官.逼民反再是容易不過。
可滄州卻是整個北魏出了名安順,百姓上馬可戰割頭顱飲酒,下馬可耕談笑自尋兒孫滿堂福氣,唯獨是那粗厲的脾氣卻是從馬上帶到了馬下,平日里少有吵嘴,能動手絕不多言,大不了被拖進官府中大打幾板子也絕對不讓自己不順心。
可真要這群五大三粗便是連那女子都潑辣如烈酒的滄州百姓揭竿起義,舉兵造反,那又是萬萬不可能的,誰不曾見過那二十萬的金戈鐵馬,見過那漆黑甲胄殺人如喝水般信手拈來的魏武卒,兩度紅染的漓江十年來哭喪了多少冤魂厲鬼,其中那些是怕又有那些是敬,這就說不好了,哪怕明知頭上官府搜刮民脂民膏,一個個腦滿腸肥,可只要還活得下去,就絕對生不出這等大逆不道的念頭。
也就只有李在孝這種即是書生又是武夫的多面手才真正能讓滄州的文官武將心悅誠服,百姓言談之處無不是自豪一聲,只要有李軍神在南國小兒就休想再過漓江半步。
陳茂川曾在軍營之中打拼三年,嘗過血的苦澀,自然知道這種甘心為之買命的交情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換來的,若說滄州二十萬鐵騎人人愿意為了李在孝馬革裹尸,戰死沙場多半是言過其實,可只說帶領這二十萬人的將領校尉,有幾個不是跟著李在孝一路南征北戰,百戰不死,早將腦袋提在褲腰帶上,只等大將軍一聲令下便毫不猶豫的殺將出去。
情義本就是如此一層層傳遞下去,就算是那些從未見過李在孝一面的小卒,只要那個教自己握過刀的校尉命令一聲,也敢沖上去拼命,都說軍隊如同一座金字塔,底下的小卒托起一層層的軍官將軍,直到最頂尖的那位,可真正論起不畏死戰的鐵血隊伍,這金字塔可就要反過來了,由頂尖那位托起整座巍峨之勢。
如今那位最頂尖的大將軍去了京都,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二十萬人都與陳茂川連上了線,能不能坐到那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位置,只憑本事。
出了瀾滄郡,蘇問打聽了不少在市井小道中流傳最盛的幾件糟粕事,也記住了幾人的名姓。
南追星只在一旁聽著,見著對方樂此不疲的細心謀劃總覺得跟某人很像,忍不住問道:“小蘇,你一路打聽那些貪官污吏的事跡,莫不是還要做那劍斬佞臣的青天。”
“怎的不能,以后就算做不到李居承那樣縱橫天下的王佐之才,好歹咱也要在那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嘿嘿,李在孝我雖然看不慣,可那等金戈鐵馬為大魏守門戶的做派怎不叫人羨慕,做個封疆大吏守一方平安也是不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江县|
定西市|
麟游县|
那坡县|
甘谷县|
衡山县|
怀宁县|
扎兰屯市|
麻阳|
纳雍县|
淮南市|
额敏县|
定远县|
天等县|
长子县|
佛坪县|
枣庄市|
云浮市|
玛纳斯县|
龙井市|
大化|
瓦房店市|
鸡东县|
上犹县|
化州市|
兴业县|
高要市|
信宜市|
蕲春县|
陆川县|
金阳县|
阳东县|
隆昌县|
柳江县|
铁岭县|
尚志市|
合肥市|
乐平市|
武城县|
兴化市|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