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兩天突然傳出件新鮮事,說是縣里有個之前在縣學讀書的孩子想要轉學東山村的村學來讀書,結果被孫景澄給拒絕了。 村民們對孫景澄的此番行為可謂是百思不得其解。 雖說孫老爺不差一個兩個學生的束脩,可送上門的錢為什么要往外推呢? 他們倒是想勸孫老爺別犯傻,只是這種事情也輪不到他們來置喙,只能一個兩個地在心里惋惜。 不過惋惜之外,他們更多的是高興。 縣學是多么好的地方,能在那里啟蒙的孩子都非富即貴,可是現(xiàn)在卻有個人放著大好的學堂不要,非得轉到村里邊兒來。 這說明什么? 這就說明孫老爺教得好啊,比縣學里的夫子都要教得好,所以那戶人家才會舍近求遠,非得來東山村求學。 結果還被拒了! 他們的孩子擁有比城里的孩子還要好的夫子,他們怎么能不開心。 村里人開心,但當事人孫景澄卻很是不快。 “周師兄,你可知要轉學的是誰? 是縣丞的兒子! 我猜那人定是知道我的身份了,所以才眼巴巴地湊上來。 靠,我當時千叮萬囑,讓童縣令一定給我保密,他答應得好好的,結果這才幾天就給泄密了。 姓童的以為這里離京城天高地遠,我就拿他沒辦法嗎?” 周志明沉聲道:“景澄,這里面可能有誤會。 我對童縣令的為人還是有一定了解的,他既然答應了你,那這件事應該不是他走漏的消息。 你別忘了當時除了你跟童縣令之外,還有一個書吏在場,那個書吏比童縣令更可疑。 再者你的身份既然牽涉到案情,那么你所說的話書吏定會一字一句地一句地記錄下來。 如果有心人要去翻這個卷宗,根本瞞不住?!? 孫景澄轉念一想,便覺得這件事應該真如周師兄所說的那般。 據(jù)他了解,童縣令膝下只有一個女兒,實在沒必要冒著得罪他的風險將消息給泄露出去。 “那勞什子縣丞一看就是溜須拍馬之輩,想來也不是個好的,這眼巴巴地將人送到我這里來,不就是想著跟我拉關系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