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監(jiān)工的劉向榮看著滿滿四大筐饅頭,很是不好意思:“孫管家,為這村學(xué)孫老爺已經(jīng)出了不少錢,如何好意思再讓你們破費(fèi)。” 孫管家笑:“這算什么破費(fèi),只是我家老爺?shù)囊稽c(diǎn)心意而已,大家別客氣。” 在孫管家的再三勸說下,大伙兒這才接過饅頭圍成一圈吃起來。 孫管家雖說這是雜糧饅頭,但白面用得多,吃起來自帶一股香甜,這樣的饅頭即便過年都少見。 有些人便舍不得吃了,想要帶回家給孩子或者老人吃。 “大伙兒放開了吃,今兒饅頭做得有多,夠你們吃完之后還帶幾個回家去。 果然,他這話剛說完沒多久,又有人送了兩擔(dān)饅頭過來,那些饅頭用油紙包著,看來就是準(zhǔn)備讓人帶回家去的。 也不知怎么回事,明明是香甜的饅頭,吃著吃著有些咸了起來…… 饅頭填飽了肚子,也讓有些人壯了膽子。 不一會兒就聽有人問:“孫管家,我能與您打聽個事情嗎?” 孫管家笑得和善:“您先問著,我看看知不知道您說的這個事情。” “就是,我聽說孫老爺之后會辦個新村學(xué),有這回事嗎?” “自然是有的,您不都幫忙在蓋學(xué)堂了嗎?” 問話的人…… 圍觀的人…… 劉向榮走出來道:“孫管家,老李可能沒把話說清楚,他是想問孫老爺會不會在這個學(xué)堂給咱村里的孩子們上課。” “自然是會的,我們老爺說東山村是個好地方,只是村學(xué)條件一般,所以他準(zhǔn)備辦個學(xué)堂親自任教,這才出錢在此地該學(xué)堂。 當(dāng)然,這個學(xué)堂最后的歸屬定然是屬于東山村的,只是我們老爺會在里面授課講學(xué)而已。” 這話算是給眾人吃了半顆定心丸。 話已經(jīng)說到這里,劉向榮索性將后半句問了出來:“那不知孫老爺可有說過這束脩幾何?” 孫管家呵呵一笑:“這我還真沒聽我們老爺說過,但左不過就是五六百文吧。” “五六百文?! 五六百文一年?” 第一個問話的老李聽到這個數(shù)字立馬驚跳起來。 “自然是一年,五六百文一月的話誰還讀得起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