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國慶那邊帶著弟弟妹妹,去服裝廠新廠那邊,還去了自己開的很多家服裝店,讓他們是大開眼界后,就開始安排他們的學習。 其中不光是趙友慶,還有趙冬雪和趙冬梅。 他們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學習中都有些偏科,字跡寫的潦草,偏科,特別是英語都不太行。 這也跟當地的教學質量有點關系。 高考才恢復過來,以前都是學習俄語,對于英語就不是那么重視,這會小的地方想找到英語過硬的老師都不容易。 雖然很多老師師德好,對學生也不錯,但是他們能力和眼界實在是有限。 所以趙國慶直接在江城大學給他們找了英語老師,從全方面給他們補習英語,這個還不算,除了英語,趙國慶還請人托關系,聯系到一些江城這邊高中初中的老師。 幫他們系統性的補課。 雖然趙國慶來江城時間不久,認識的人少,但是架不住商會里面那些人,許多會員人脈寬廣,不少人都主動的熱心的幫著介紹。 這點小事在他們眼里,真的是不值得一提。 平時他們都找不到機會和趙國慶拉上關系,難得有這么好的機會幫忙,一個個都非常的樂意,把趙友慶他們幾個人的老師安排的妥妥當當。 江城是省會城市。 這邊找到的優秀老師還是特別牛的,比起應山縣城那邊老師的差距還是很明顯。 趙國慶帶著弟弟妹妹們長見識后,就讓他們每天補課,星期天休息的時候,才會答應帶他們出去玩。 這樣也算是勞逸結合。 而且對于弟弟趙友慶,趙國慶一再叮囑他。 說是現在很多優秀的技術都在國外,自己讀書少,就算是再聰明,有時候別人用英語騙了自己,他也不知道。 只能想著弟弟成績好,能懂英語,至少以后和國外做生意的話,有弟弟幫著照看,應該不會吃一些很明顯的啞巴虧。 而這些天趙友慶對于這個哥哥,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總是覺得哥哥太厲害了,自己也想著為哥哥做點什么? 聽到趙國慶這樣說,趙友慶只覺得身上擔子重,要是自己不努力學,以后想幫哥哥都幫不了,那不成了一個廢物? 所以在這種激勵下,趙友慶不但自己學的用心,對兩個妹子要求也嚴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