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陸時羨也忍不住看了她一眼。 這篇論文原本的主角其實是另一種害蟲松毛蟲。 只是作為本科畢業論文,它就已經成為全國首篇較為全面論述和防治松毛蟲的理論依據的重要文獻。 提到它就不能不說到一位令人崇敬的傳奇人物,蒲老。 同為農學人,哪怕他心儀的領域在農作物培育而非害蟲防治,可陸時羨還是對這個名字實在是太熟悉了。 只是稍微回憶一下,華國害蟲生物防治奠基人、科學院生物學部院士、華南生物防治之父等等榮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而他所創建的有害生物控制和資源利用國家實驗室也是國內最頂級的實驗室之一。 從甘蔗螟蟲到澳洲瓢蟲,再到孟氏隱唇瓢蟲防治,從生物防治學再到昆蟲病理學,他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簡單說來,這是一位值得致以崇高敬意的偉大科學家。 他有一句名言頗為出名:“科學實驗一定要和生產實際緊密聯系,如果在實驗室里搞科研,得出成果不投入實際生產應用,那只是紙上談兵。這不是我們科學工作者要走的路。” 顯然,這和陸時羨幾天之前的領悟不謀而合。 頂級科學工作者總會在某個方面有共通之處,而現在的陸時羨無疑具備著成為它的潛質。 “高靜只不過是先定了一個小目標,你們笑什么?”確實勇氣可嘉,陸時羨對她表示了肯定。 高靜看著幾人一唱一和,冷哼一聲,轉身回了房間,自己一個人去玩了。 剩余的三個男人一下子失去了話題,整個休息室再度變得寂靜下來。 一夜無話。 第四天的清晨,隨著所有的誘捕器被收回來,來自最后一天的誘蟲數量也被記錄在案。 打開隨身攜帶的電腦,陸時羨開始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 由于計算量并不算大,再加上他的操作熟練,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看完最后結果,陸時羨卻突然沉默下來。 “看來我之前還是樂觀了,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他將電腦的主位讓了出來,然后說道:“你們也看看吧!” 聽完,幾個人面色各異地看向屏幕。 此時的數據顯示成災程度已經處于較重層次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