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比德爾沒有放棄,又經過接近3年的不斷摸索和嘗試,他和塔特姆找到了方向。 他們決定將研究對象果蠅改成面包紅霉菌去研究基因的作用,而后者的遺傳系統遠比前者簡單。 比德爾和塔特姆在研究面包紅霉菌時,偶然觀察到一個奇異的現象。 紅霉菌的成長發育離不開維生素,最關鍵的是,他們注意到某些紅霉菌的突然變異需要特異性的維生素b1或b5。 他由此提出了著名“一個基因一個酶”的理論。 這種假說認為基因能調節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它會通過產生一種酶來直接影響新陳代謝過程中的一個步驟。 這一發現在當時的遺傳學界甚至整個生物學界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假說得到證明,成為了學說。 他們提出的理論對生物科學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作用。 隨后,比德爾與塔特姆因為提出基因受到特定化學過程的調控,也就是“一個基因一個酶”,從而獲得195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如果諾克斯教授的老師是比德爾的話,那剛剛蘭伯特的話并不算夸張。 就在此時,蘭伯特又故作神秘的說道:“但遠不止這,我猜還有一個比德爾的消息你可能不知道?!? “什么消息?”陸時羨的胃口被成功吊起來,他對于生物學家們的歷史總是樂此不疲。 心中總有一種莫名其妙追星的快感在其中。 如果普通人追的星是偶像明星,那他追的星就是在人類自然科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們。 顯然,遺傳生化學的奠基者、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比德爾,算的上其中之一。 實驗室多了一個人承擔苦力,又是那種臨時工。 蘭伯特的心情顯然非常不錯,于是他也不繼續賣關子。 “比德爾博士后階段的研究在摩爾根生物研究所,在這期間摩爾根對他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和激勵?!? “比德爾選擇遺傳學領域并最開始選擇了果蠅這個研究對象,這也和摩爾根脫不開關系?!? 陸時羨聽完,頓時大為震驚,他是真沒想到還有這一層關系。 我的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