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去,什么鬼啊!嚇我一跳。” “不愧是上過《時代》的人物,居然露面就有這么大的反響。”楊一航有些感慨地說道。 “陸時羨,你鼓掌的這么賣力,難不成你認識這個人?”旁邊馮亞男有些狐疑地問道。 聽見他們的疑惑,陸時羨這才將手里的動作停止下來。 “這是生物學界的大牛啊!你們說的上過《時代》實際上是最微不足道的成就。” “他是世界著名醫學家、島國干細胞領域權威、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創始人、國際干細胞研究學會主席、米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曾獲羅伯特?科赫獎、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這一串名頭說下來之后,幾乎所有人都認可了這個評委組組長的成就。 但陸時羨能聽到楊一航嘴里還咕噥著:這么厲害,還不是沒有獲得過諾獎? 他頓時有些啞然失笑,但是又無話可說。 因為他不可能說出三年后,山中伸彌就會與吉利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戈登因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杰出貢獻,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他只能在心中感嘆:大牛果然就是不一樣,牛逼的人真的做什么都會成功。 原來山中伸彌的主要研究領域在膽固醇脂肪代謝,陰差陽錯轉到干細胞研究也才沒多久的時間,結果一下子在偶然中發現僅僅是4種基因(oct3/4,sox2,klf4,c-myc)的導入就能將成熟細胞轉變成干細胞。ъìqυgΕtv.℃ǒΜ 這個過程簡單的就連他自己都難以相信,發到《cell》之后,都擔心會被質疑從而退稿。 但最后他成功了,一個研究膽固醇的博士后,因為實驗中的差錯,歪打正著發現了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的方法,從而成為享譽世界的干細胞之父。 所以說,科研之路真的很有意思,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值得強調的是,任何偶然事件的背后一定有著某種必然。 而這就是科研人對真理的好奇熱愛和不懈探尋以及日日夜夜毫無間斷的實驗研究。 盡管在2018年,他的研究所傳出學術造假的丑聞。 但也只是躺槍罷了,一個研究所內少則數人,多則數十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