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期刊的影響因子怕是不低吧?”姜云坤對農業方面并不了解,向他問道。 陸時羨搖搖頭道:“談不上多高,也就一點多,不過比起同類期刊而言算是挺高的了。不過我能上真的是碰巧。” 這話說得姜云坤啞然失笑:“你別說了,如果我能上一篇核心期刊,我的職稱早就升上去了,這種東西如果能碰巧的話,我就拜你為師了,你當我老師怎么樣?” 陸時羨連忙擺手道:“不敢不敢,當然您硬要交學費的話,我也不反對。” 此言一出,姜云坤作勢欲打。 陸時羨遂逃之夭夭。 留下姜云坤在原地感嘆不已。 距離五月份集訓還有一個多月,而陸時羨的日子過的是好不快活。 這段時間,他還抽空去了金陵大學一次。 專門去當面感謝蘇長清的指點,不然的話,他根本想到不這篇論文可以發《華國水稻科學》這本中文核心期刊。 他還記得給劉獻華送抽印本時,他那張驚訝到幾乎要扭曲的臉。 他甚至能猜出劉獻華的心理活動。 “見鬼!我這么認真的研究數據,論文還沒寫出來,這小子瞎鼓弄不聲不響就上了一篇燕核?我不能接受啊!” 從金陵大學回去后,根據這件事,他還真的思考了一下原因。 一是他對這篇論文的重視還是不夠。評價一篇論文的價值不光光要看它的理論價值。 同時也要透過理論,看它應用之后能夠產生多大的經濟和人文價值。 而他的這篇論文正是在經濟價值上有著巨大的潛力。 二是他忽視了一個時間節點。前世“稻蝦共養”模式提出來的時候,開始并沒有引起多大的重視。 直到有不少人驗證賺到錢之后開始慢慢被人熟知,后來通過傳播才引起上面的重視,開始研究這方面的理論。 而現在,面對國內呼吁城鄉融合趨勢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怎樣提升農民收入是現在社會上討論的主要問題。 因此這篇論文的威力絕不止只是登上一次期刊而已,而這已經是后話了。 隨后在一中,他抽空去看了一下陳依依。 都是從金陵農中出來的,好歹得關注關注。 問起她的情況時,陳依依沒有先回答,而是由衷地為他現在的境遇開心。 后來的交談中得知她現在已經是金陵一中高二(5)班的學習委員了。 陸時羨感到很欣慰,這個進步的腳步遠比上一世的時候要快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