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到這,陸時羨還真有不少選題。 他隨便想想都有一大堆,在前世好歹也是混過的。 什么球白菜生物學特性及繁育增殖初步研究。 還有紅薯組織培養及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研究。 這些都是他的拿手好戲,可惜這些實驗需要的工具難得還有經過時間的跨度太大,不太適合此時的他。 所以現在就是要著重想一些重發現,輕實驗的選題方向。 陸時羨不斷在腦海中搜尋。 以此刻的時間點為起點,開始往前倒推。 往日的回憶如同快照一樣在他眼中閃過。 最后一張徒手捉龍蝦的照片慢慢定格下來。 陸時羨福如心至,一只手猛地在另一只手上一拍。 有了! 稻蝦共養模式! 將稻蝦聯系起來進行養殖實際上在2001年就已經出現了。 就在鄂北的江遷,也就是以后的被媒體戲稱為“龍蝦帝國”的地方。 但是當地并沒有摸索出真正的路子,雖然提高了稻田的收益,可養蝦和種稻之間存在時間沖突,經濟收益提高效果不大。 只能稱之為稻蝦輪作,距離成熟的稻蝦共養模式還具有巨大的差距。 他還記得前世的一件事情。 有次鄂北高校中的華農大學來交流,該校教授在講座時談到了當年的全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 有個簡單但醒目的數據他記得很深刻。 從水稻到稻蝦輪作再到稻蝦共養,在管理良好的情況下,純糧收入始終不變保持在524元。 但畝純收入卻依次是524元、2524元和3524元。 這已經足夠說明了稻蝦共養模式的巨大潛力。 重新找到了目標,陸時羨的眼神又充滿了光亮。 陸時羨將a4紙折疊起來小心翼翼地放進書包里,然后跟劉獻華打了個招呼。 “劉老師,我回去搞實驗了,先走一步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