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2007年,三月。 雖說已經是初春時節,但窗外那淅淅瀝瀝的小雨和那嚴冬還未散去的寒意,讓人恍若如在冬季。 金陵農中一班,那稍顯破舊的教室里,傳來那象征的青春的打鬧聲。 陸時羨眼神深邃地望向窗外,可是透過窗戶望過去卻是朦朧朧的一片,什么都看不清。 而只有靠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玻璃上只有他之前伸手重重寫下的四個數字,2007。 盡管不是特別相信,可陸時羨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 沒錯,他重生了。 他依稀記得自己在某雙非高校實驗室作為校內最強“打工人”,應該是正在進行一個基于dssat-substor模型的南方地區西紅柿單產模擬和種植成本效益的分析實驗。 而現在他望了望周圍,已經置身于一個簡單的教室,復雜的眼神掃過周圍那一個個仿佛與他格格不入洋溢著青春的笑臉。 說不清楚心里究竟是是驚喜還是遺憾,再望向教室雪白墻壁上張貼的紅色橫幅。 “決勝沖刺中考一百天!” 原來他又回到了初三這一天,陸時羨看著看著,眼淚就無聲的流了下來。 前世他作為金陵農中最出色的尖子生,三年來沒有一次考試不是年級第一,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從而奠定了自己最強學霸的地位。 按理說,這個成績是可以得到金陵一中的保送資格的,但他三年來無一失手的成績讓他開始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金陵農中,只是一所專門為農民工子弟舉辦的鄉村中學。 2007年,城市教育和農村教育資源的巨大差異還宛如天塹一般。 陸時羨還依稀記得驕傲的他,倔強的拒絕了班主任的好意,選擇了報考金陵附中,這所只要考上就能踏進國內高校排行前十的金陵大學,而考上國內頂尖的燕京大學和水木大學的學生更是數不勝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