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燕京潮陽區辰東路1號。 華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 說起來高校搞研究好像灌了不少水分,平時抄襲、掛名、造假的事件時有發生。所以就顯得科學院水平相對高些,牛逼些,但其實也不盡然。 雖然不是一個領域的東西,沒法進行比較。 但這從每年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的數量就能看的出來。科學院各研究所的科研水平方差其實很大,強所可能有頂尖985院校的研究實力,但稍弱一點甚至還不如一些強一點的211高校。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如果硬要探究背后的原因。 那也許是研究所人員流動性更大,人員更為混雜。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派系斗爭也就隨之而來,雖然都是一個單位的,但未必有人將你當作是自家人。 你是南方的,我是北方的,那我們不是一路人。 你是洋博士,我是土教授,那我們也不是一路人。 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那我肯定優先保障自己這一派的利益,培養學生肯定也盡量找對路子的。 相較于上面的勾心斗角和官僚主義,下面最底層的研究生其實關系處的還不錯。 此時,幾個研究生正苦逼的站在植物病原真菌恒溫培養箱面前等著新菌株出來做實驗。 說起來,他們幾個都算是院士的學生,出身名門;在華科院讀研,底蘊深厚。和同齡人一起出席的時候,都是頭頂光環,逼格滿滿,誰看見了不叫一聲某神。 但在項目組里,他們就被打落塵埃,成了同病相憐的科研狗,誰來都可以使喚兩下。 不過,在這個時間點,他們雖然正在做苦力,但其實心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糕,甚至還有些幸災樂禍的意味。 陳遠喬:“還好我入門的時候,老彭就已經評上院士了,不然這日子是真過不下去了。我聽我本科同學說,他這幾天白天打黑工,到了晚上還要幫導師擋酒,現在苦逼的很。” 龐龍:“嘻嘻,這么說的話,還好我家老汪已經過年齡了,萬一他還想掙扎一下,我豈不是慘了。不過我還是不背后打擊老汪了,誰讓他年輕時喜歡搞冷門方向,做出了成果也不受重視,現在追悔莫及了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