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沒有出現在實驗室,反而一直被活躍在學術講座、頒獎現場等社會活動中。
但只有在實驗室才是一名科學家的戰場。
他早已經迫不及待了。
這個消息對梅興國來說也很意外。
他之前一直對陸時羨提出的計劃存在一定的疑慮,但也只能盡力去爭取,不然連機會都沒有。
因為原本省部共建模式針對的對象應該是地方省屬高校。
這一次,里面高校的對象變為了燕大。
這在過去都屬于前所未有的先例。
但報告打上去,讓他沒想到的是陸時羨的名字如此好用,經過專題協商和專家論證以后,后續的審批環節一路綠燈。
要知道,很多地方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之路艱難無比,花費一二十年沒有結果也是常事。
這個信號已經很明顯了。
“看來小陸那一次上燕京的收獲不小啊。”梅興國在心中暗暗思索。
至于,一座新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能為南江帶來什么好處?
首先是對于南江來說,相關學科建設水平能夠迅速提升。
其實燕大參與進來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畢竟屬地在南江,能夠進一步加強燕大和南江之間的溝通交流。
而且可以預見,實驗室和南江各省屬高校的合作也不會少。
其次對南江科研實力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一點應該很容易理解,實驗室會圍繞南江發展的戰略布局與區域特色,同步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與基礎應用研究。
最后積極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地方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就會帶來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推進。
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