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言一出,陸時羨和鄧新望都將目光投過來。
徐志鴻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燕大如今已經有八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了。”
“再加你一個不算多,但也不少了。每年的經費壓力又大上不少,到時候品昊又得傷不少腦筋去要預算。”
一旁的鄧新望點點頭,但隨即又問道:“應該不至于吧,小陸可是諾獎得主,有這個名頭找上面要個經費還怕要不到?”
對此徐志鴻只是一笑:“所以說小陸說你還不太適應國內的習慣是有道理的。”
“申請經費自然是不難,但到時候能到小陸頭上還能剩多少,那就不一定了。”
此時的鄧新望有些驚訝:“還有這樣的操作?這也太明目張膽了吧?”
徐志鴻顯然對此深有體會:“涉及到巨量資源分配的事情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到時候你就看著吧,等著各路牛鬼蛇神找上門,品昊到時候的日子就不會好過了,我才說他的魄力不小,肯給出這個承諾。”
說完,他將目光看向陸時羨:“所以你現在已經成了很多人的搖錢樹,都等著你發財呢。”
“所以你如果想最近幾年都還能安安心心做研究的話,就不要牽扯到這件事上面去了。”
陸時羨微皺眉頭,徐院士和鄧院士都為此忙活了大幾年,他是真沒這么多閑工夫浪費時間在名利場上。
于是請教道:“還請導師教我。”
徐志鴻笑著搖頭:“既然你沒有籌建實驗室的經驗,也不想牽扯太多精力在這上面。”
“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
“省部共建模式。”
話音落下,鄧新望頓時恍然大悟,看向徐志鴻說道:“好法子!論這塊還得是你老徐啊,難怪我們幾個人里面就你爬的最高。”
“既能遠離燕京這個利益糾葛點,又能引入其他兩方形成了三方共管形勢,這樣確實可以提高效率,能省不少心。”
“好你個老徐,是不是早就想好法子了。”
徐志鴻默認了這個問題,隨即還是繼續說道:“我只是提供一種新的選擇,其實它也不是很容易完成,其一是三方的對象如何去尋求,其二是想讓三方都形成共識其實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三是雖然這模式從2003年就開始啟動,但能夠通過評估轉正的終究是屈指可數。”
而此時的陸時羨顯然并未為這個問題煩惱。
因為他早就在徐志鴻說出那六個字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最大的提醒。
此時,他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
說起對象,他的腦海第一個浮現的是南江省和科技部門。
想讓他們和燕大形成共識的話,很湊巧的是他恰好和這三個部門的大boss認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