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見那頭不說話了,許安若就換了話題,問道: “今晚是不是要打稻子?后面什么時候插秧啊?” “是,不是的,你不能再過來了的!” 那頭突然激動。 這是生怕許安若再去幫她干活了。 許安若就笑了,反問道: “你才發信息說,奶奶要我有時間就一定要來你家吃飯,怎么現在又說不能再過來了?是你不讓嗎?” “不,不是的,我不是這個意思……” 譚子衿急著解釋。 許安若知道她想說什么,就回道: “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沒必要跟我客氣知道嗎?” “可是……” “可是什么?” “今天你,你幫了好多,我還犯錯了,你都沒有留下吃一口飯,真的不能再讓你幫了。” 那頭的語氣很是認真。 許安若也明白譚子衿就是這樣的性格了。 過去這么多年都這么苦著過著,咬著牙撐著,就足以說明這一家子不會輕易去接受施舍。 這是好事。 吸引許安若的也正是譚子衿的身上有這一點。 這時,手機那頭的譚子衿又小聲的解釋著: “打稻子的活明天上午我和奶奶就能干完了,后面插秧也不會太重,而且還需要一點技巧的,所以真的不用你過來幫忙的。” “好,我聽你的。” 許安若答應的很干脆。 他確實只適合干點力氣活。 至于插秧什么的萬一手法不對,那就是糟蹋秧苗。 另外一個許安若還是怕給譚子衿壓力。 不能也不用這么著急的。 等九月份去廬城上了大學就好多了。 此時,那頭的譚子衿得到明確回應后,也跟著輕舒了一口氣,小聲道: “嗯。” 跟著又生怕許安若反悔,急聲補了一句: “你,你說的。” “我說的!” 許安若很干脆。 然后…… 就突然間沒話題聊了。 當然,許安若也早有預料會出現這種情況。 性格上的慢慢改變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 感情上的增進也不是一朝一夕這么簡單的。 但好在許安若覺得自己還是有點經驗的,所以問題不大。 跟著還是許安若打破了平靜,問道 “這個手機號是你奶奶的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