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真正的萬里長城,就在道路的一側,無數碎石堆砌成了一條長長的,大約三四米高的碎石墻,一直陪伴在整個草原上面的所有道路上。 這條碎石長城整個長度約為三萬二千三百二十公里,在整個瀚海州的草原上隨處可見。 而它到了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草原民族的精神象征,在這條碎石長城的兩側,你能經常能看到一些堆積起來的小敖包,上面掛滿了不同顏色的哈達。 雖然說當年李恪就遇見了這一點,但當一千四百多年后,它真的變成了一個世界奇觀,李恪還是無比的感慨。 你開著車看著它,它并不震撼,看起來只不過一條碎石形成的石墻而已,但當你知道它是無數的草原百姓在一千四百多年里面,從草原上的山上撿起來一些小石頭,一點點的搬過來形成的,那你就能明白這當中的震撼了! 這個世界沒有萬里長城,但是它卻同樣有另外一座不一樣的萬里長城!一座由人心鑄成的萬里長城!或許這也是這片草原上面的無數人民千百年來從未改變過他們信仰的原因。 李恪默默的看著這些碎石不斷的綿延,他曾經沒有機會來這個瀚海州,兩側茫茫的草原如同綠色的地毯不斷的綿延而去,遠處不斷的能看到一坨坨的牛羊在草原上漫步吃草。 那些潔白的氈房依然做成了蒙古包的樣式,當然,這個世界沒有蒙古包,它們依然叫圓氈房。 就好像這里跟科技先進的大唐國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片土地上似乎沒有太多可以觀看的地方,直到李恪抵達了一座并不算是古代的城池。 大唐東風航天降落城,這座城并不大,或者說曾經這里是大唐載人航天的回收基地。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大唐載人航天降落已經極其精準,而這里的回收基地也逐步的被放棄了,畢竟這里的維度太高,作為航天發射回收基地能效比不是很高。 反正大唐有很多適合的發射基地,這里自然是逐步的被放棄了。 但雖然這里被放棄,但它卻是整個大唐航空航天發展的起步地點,所以這里現在變成了一個旅游城市。 第(2/3)頁